【印聯傳媒資訊】陪孩子席地而坐,靜靜讀完一本圖書;聽康震、劉心武等名家大師的一場講座;拿出手機,掃二維碼體驗“無人書店”的便利……7月19日—22日這4天,如果你在深圳,一定可以享受到一場閱讀文化的盛宴。時隔22年,第28屆全國圖書交易博覽會(以下簡稱“書博會”)再次回到了“全民閱讀典范城市”深圳。
本屆書博會以“新時代 新閱讀”為年度主題,共設置1個主展館和5個分會場,總面積超10萬平方米,是迄今為止全國書博會規模最大的一屆。共展銷出版物23萬余種、近百萬冊,吸引45萬余市民讀者參與,現場促成交易8112萬元。
展會呈現多重精彩
深圳會展中心主展館共規劃有2352個展位,吸引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國家級行業協會、出版集團、中央部委、部隊高校出版機構等41個展團的800余家出版單位參展,吸引約8000名專業觀眾參會。
一踏入會場,展覽面積達1080平方米的廣東展區尤為惹眼。本屆書博會廣東展團攜5069種圖書參展,并帶來29場主題活動。其中不乏反映改革開放40年的主題出版物,如《廣東改革開放決策者訪談錄》《廣東改革開放先行者口述實錄》等。“這些參展書目,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反映廣東的出版史、社會變遷史和40年改革開放發展史。”廣東人民出版社社長肖風華說。
河北展區頗受孩子們歡迎。“我們這次帶來了看家產品連環畫,不僅有《西游記》《楊家將》等傳統經典故事,還有‘紅色經典中國夢’系列連環畫。”河北美術出版社負責人康先生表示。
上海展區以獨具海派文化風格的石庫門為設計元素,風格簡約。上海展團負責人介紹,今年上海共認訂展位81個,精心準備近6000種、120余萬碼洋的精品新品圖書參展。書博會期間,上海還向深圳圖書館等相關單位捐贈《大辭海》,希望加強兩地圖書出版和閱讀交流。
除了豐富多彩的優秀出版物,讀者們還有機會與150多位名家大師面對面。其中,曹文軒、楊紅櫻、沈石溪等兒童文學作家攜新作登場;蔡瀾、安意如等暢銷書作家舉辦見面簽售會;康震、劉心武、唐浩明等知名文化學者帶來對傳統文化與古典文學的獨到見解。
分會場同樣精彩紛呈:羅湖區分會場以“博覽古今經典,弘揚傳統文化”為主題,開展主題活動7項,旨在通過圖書展示城市閱讀變遷;龍崗分會場以“智匯龍港,書香鵬城”為主題,開展12場活動,并創新推出全國首座綜合運用移動支付、人臉識別等技術的智能化書城——深圳書城龍崗城。
科技豐富閱讀體驗
你以為書博會全是飄著油墨味道的傳統紙質書?那你就錯了,本屆書博會可是有著滿滿的“科技范兒”。
“我認為,在目前的出版業當中,互聯網等系技術的運用是不可忽視的一個趨勢。如何運用新技術,加快書香社會的建設,是我們面臨的一個挑戰。” 上海世紀出版集團黨委書記、總裁王嵐介紹,今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就帶來了一套不但能“看”,還能“聽”的書。這套《馬克思的20個瞬間》音頻版“給90后講講馬克思”,在全國電臺總收聽量累計超過2.7億人次。
本屆書博會上,運用VR/AR技術增強圖書和讀者的互動,也成為一大亮點和趨勢。其中,北京出版集團帶來的《激發孩子想象力的1000個奇思妙想》《神奇科學》深受小讀者歡迎,只要掃一掃封面,書中的形象就活靈活現地出現在眼前,還可以看到詳細的視頻講解和精彩的虛擬動畫。
深圳首家24小時無人智能書棧同樣令人眼前一亮。別看它只有15平方米,但功能便利、一應俱全:掃碼即可入店;掃一掃書簽上的二維碼,就能看到一本圖書的簡介,甚至直接線上購買;把書放在自助結算機上,只需三個步驟便實現30秒自助購物,最多可同時結算5件商品。
“我們通過AI和傳感器融合等技術,借助互聯網手段,無人智能書棧實現有人服務、無人值守,全數字化運營管理,開啟新的購書和閱讀體驗。”24小時無人智能書棧品牌宣傳負責人魏麗琴說。
“隨著新技術的發展,很多人認為傳統出版行業受到了很大的沖擊。但并不是這樣。雖然電子書存儲方便,也比較便宜,但是很多人仍然愿意買紙書。紙質書的閱讀感是無法取代的。”重慶大學出版社負責人楊女士認為,現在的裝訂書日趨精美,讓閱讀成為一種享受。她說,現在出版行業很多人在預言,以后紙質書會成為一種藝術品,更注重審美價值和收藏性。
閱讀提高城市品格
今年是書博會與深圳的第二次“結緣”。1996年第7屆全國書市曾在深圳舉辦,以創七項歷史第一的盛況,營造了濃郁的全民閱讀氛圍,打響了“深圳書城”品牌,催生了“深圳讀書月”活動,對深圳文化建設與經濟社會發展產生了深遠而廣泛的影響。
由于本屆書博會恰逢暑假及周末,并且門票免費,書博會期間,前來閱讀、購書的市民絡繹不絕。
“書博會書很多,我能逛很久。小時候家里窮,想看書也買不起。現在我可以多買點書回去了。”開幕第一天,深圳市民鄧大爺就來到了現場。他說自己平時就喜歡讀報、寫書法、打太極,這次準備挑選一些書法臨摹貼,回家對照練習。
從事教育工作的高女士帶著八歲的兒子參加書博會。“主要想帶孩子來逛逛,培養一下他的閱讀興趣。”同樣帶著孩子前來的還有任女士,她的兒子童童對《昆蟲記》《動物圖志》等自然科學類書籍很感興趣,正抱著一本仔細翻閱。“書博會能讓人拓寬視野,對孩子很有幫助。”
“開幕當天,剛開門,就有好多孩子背著書包進來了。深圳的閱讀氛圍讓人驚嘆。”廣西接力出版社負責人申先生說。湖南人民出版社總編輯李雄偉表示,深圳一直都是出版社銷售的重要陣地,“是一座令人敬佩的閱讀城市。”
在5號館,深圳展示了24小時自助圖書館。機器中共儲存有400多本書,市民可以通過預約,快速實現借書、還書。目前深圳共有244個24小時自助圖書館,遍布社區、街道。此外,深圳還擁有10余處朗讀亭,讓市民可以朗讀經典名篇,并錄制自己的作品。深圳,正在努力“讓城市的每一扇窗戶都透出閱讀的燈光”。
2013年10月21日,深圳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全球全民閱讀典范城市”稱號,這是全國唯一獲此殊榮的城市。而在今年,深圳第三次被評為“全國十大數字閱讀城市”。“讓城市因為熱愛讀書而受人尊重”也成為深圳十大觀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