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聯傳媒內容摘要】對于中小企業面臨的發展難題,人們往往首先會想到融資難。其實由于內部管理不善造成的企業經營陷入困境,已經成為許多企業發展的絆腳石。中小企業倒底該如何管理?是否要向海爾、華為或者通用電氣學習?當前,中小企業應該如何規避管理帶來的風險?也許大家都陷入了一種誤區!
上次去安徽蚌埠的時候碰到這樣一家小企業的老板,胡同芳,開了一家橡膠塑料廠,頭幾年企業發展順風順水,然而隨后這兩年接踵而來的困難讓老胡直撓頭:“現在企業的工人非常難用,工資低了不干,好多員工素質非常差,今天到這里干,明天到那里干。現在員工非常難管理,講不能講,說不能說。你一講他,馬上東西一放,不干了。當前中小企業老板我們經常聚,都是頭疼的事情。”
對于中小企業當前的發展特點,管理專家今目標文榮博士對此進行了分析:“其實對于中國中小企業來說,運營靈活是首要特點,而這也是中小企業相對于大企業唯一的優勢,是中小企業安身立命的根本。大企業的訴求是降低風險,所以決策要講究制度和流程;而小企業的訴求是抓住機會,因此決策要講求效率和步調高度一致。中小企業的第二個特點就是承受能力較弱,投入管理的精力有限。更關鍵的是中小企業的第一管理者和員工都缺乏系統的管理培訓,職業素養較低,因此也無法承受這種重型的管理方式。與此同時,中小企業的經營壓力都很大,他們不可能投入太大的精力于管理,因此其管理必須簡單有效。”
中小企業如何才能避免管理帶來的風險?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小企業研究中心主任陳乃醒提出了如下建議:“管理觀念首先要樹立,所有人都要看成自己是管理者,同時又是被管理者。其次基礎管理要做好,要先在不同的領域里管好各自的工作;另外就是人力資源管理,在企業里面最重要的就是管好人。只要把人力管理好了,他的工作就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