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聯傳媒網訊】近日發布的《上海市民閱讀狀況調查分析報告(2014)》顯示,在上海,紙質閱讀高出數字閱讀25.15%,70.65%的被調查者認為紙質讀物具有最好的閱讀效果。

8月,中國廣告協會報刊分會、央視市場研究媒介智訊發布的2014年上半年《中國報紙廣告市場分析報告》則顯示,報紙廣告累計降幅達到13.2%,廣告資源累計減少17.6%。
兩則消息,兩組數據,被受眾選擇的紙媒為何不被廣告主選擇?僅從數據的角度該如何解讀?
對廣告主而言,在選擇合作媒體時,最主要的考慮因素無外乎4點:媒體實力、受眾與企業品牌定位的匹配度、適合的廣告表現形式、媒體性價比。衡量的標準是什么?數據無疑是最具參考價值的評判標準之一。
紙媒數據的權威性、傳播力、擴展度體現著其獨有的價值。用數據說話成為媒體贏得廣告主青睞的重要手段。
對媒體自身而言,通過數據,首先紙媒要關注自身服務的領域;利用數據,紙媒要尋找該領域中最優的廣告主;透過數據,將品牌和產品推介給受眾、用戶,讓數據貫穿媒體服務鏈的始終,達到多方受益,這才是數據要完成的目標。
前幾年,數據搜集、分析對紙媒來說,似乎還是可有可無的,今天,廣告主有了豐富的選擇,要抓到廣告主的廣告,數據顯得尤為重要。紙媒做得怎么樣?顯然,不論是對廣告主還是對自身都需要更多的付出。
數據的確越來越受到廣告主的重視,但要說服廣告主投入廣告的這份數據報告,紙媒提供的內容往往少得可憐,能夠滿足廣告主大范圍的精準投放要求,如選取相應的受眾群體投放,包括性別、收入、個人愛好等信息更難覓蹤影。
更重要的是,數據要轉化為價值,需要的是分析與高質量的推廣。要讓廣告主知道如何去投放,如何依靠數據幫助客戶建構營銷策略,如何幫助客戶進行品牌推廣。媒體要提供有分析的數據,在數據分析的基礎上為廣告主品牌提供產品設計、產品規劃、營銷方案。同等價位的條件下,這才是說服廣告主選擇的一個必要條件。
今天的廣告主很少再把紙媒列為其廣告投放的首位,但幾乎沒有一家會把紙媒排斥在其廣告投放的計劃之外。關鍵是紙媒要對廣告主的營銷需求有深刻的理解力及洞察力。當紙媒知道了廣告主的真正需求,也就知道了行動的方向。
日前,筆者到魯花集團學習考察,這個年銷售上百億元的集團的總經理一見面就說:通過這一兩年的實踐證明,我們仍然需要跟報紙緊密合作,因為對我們的市場來說,起決定作用的還是報紙的讀者。
廣告主尚且能有如此認識,作為報紙經營者更得有明確清晰的把握。報紙的經營轉型很大程度上是資源的轉換和運作,但絕不能輕易放棄固有的優勢。而報紙經營出路的根本就在于加快改革深化的步伐,因為你不革命,人家就會來革你的命。
梁勤儉中國廣告協會常務理事、報刊分會主任兼秘書長,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特聘教授;中國國際廣告節廣告主長城獎連續八屆評審主席;國家新聞岀版廣電總局全國百強報刊推薦活動評審專家;《光明日報》《中國教育報》等多家傳媒集團和雷曼光電等多家企業品牌經營顧問。
本文由印聯傳媒小新編輯整理
本站聲明:本網站除標注來源【印聯傳媒】之外,其余文字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進行刪除!編輯部聯系電話:0755-8268 2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