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聯傳媒網訊】目前一系列數據表明,我國發展按需印刷的空間確實很大。從出版發行業庫存數據來看,近年來我國出版發行單位的庫存居高不下。根據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發布的《全國新聞出版業基本情況》的統計,全國新華書店系統、出版社自辦發行單位的庫存,已從2005年年末的42.48億冊(張份盒)、482.92億元,飛升至2012年年末的61.22億冊(張份盒)、880.94億元,8年間數量增長44%、金額增長82%。從數字印刷的發展數據來看,數字印刷占據印刷全行業的比重還很小。
數字印刷是利用印前系統(如掃描儀、數碼相機、計算機等),將圖文信息直接通過網絡傳輸到數字印刷機上進行印刷的技術,除可實現可變信息印刷、按需印刷和個性化印刷,還能應用于陶瓷、紡織、建筑等特殊領域。
所謂按需印刷,是指出版社或者快印店等根據市場或者個人對不同時間、地點、數量、內容的需要來印刷,通過數碼及超高速挽印技術實現出版行業整個流程的全新改造來適應個性化、高效率的現代市場需求。與傳統出版方式相比,更多的考慮了個人的需求,同時也節省了生產時間和成本。不管是對于商家還是對于客戶來說,按需印刷的出現都很受歡迎。
據了解,按需印刷是以按需印刷思想為先導、以按需印刷制度為保障、以按需印刷技術為支撐的現代全新印刷模式,目前按需印刷技術已在發達國家大量采用。而按需印刷在中國也不再是一個新話題。與傳統出版過程不同的是,按需印刷無論在效率和方式以及經濟效益上,都能給出版物印刷企業帶來“實惠”。
目前一系列數據表明,我國發展按需印刷的空間確實很大。從出版發行業庫存數據來看,近年來我國出版發行單位的庫存居高不下。根據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發布的《全國新聞出版業基本情況》的統計,全國新華書店系統、出版社自辦發行單位的庫存,已從2005年年末的42.48億冊(張份盒)、482.92億元,飛升至2012年年末的61.22億冊(張份盒)、880.94億元,8年間數量增長44%、金額增長82%。而按需印刷正是解決這一問題的良方。從數字印刷的發展數據來看,數字印刷占據印刷全行業的比重還很小。根據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印刷發行司對印刷企業的年度核驗數據,2012年中國印刷業的總產值為9510.13億元,而其中數字印刷僅為62.9億元,數字印刷產值占行業總產值的比重只有0.66%。在2011年,這一比例更低,只有0.46%。數字印刷占據全行業的比重連1%都不到,可見其發展空間很大。
可是當前按需印刷在發展業務模式可謂各有千秋。有些出版社采用了純粹的按需印刷模式并剝離了傳統的倉儲業務。有些出版社正在考慮減少產品的尺寸分類,以便降低成本和風險,提高印刷品的上市速度。還有些出版社在考慮引進屬于自己的數字印刷設備,因為畢竟數字印刷的利潤空間能夠達到30%~40%,而且用自己的設備進行印刷還能在將來節約更多成本。
特別是按訂單印刷的模式,能夠最大限度地降低投資風險,消除復雜的印數估算和加印規劃工作,而且客戶只需要支付實際銷售出去的那部分產品的庫存費用就可以了。這能大大降低因缺貨而丟失訂單的風險。
為消費者提供他們所需的內容是當前按需印刷行業的一個主要趨勢。所有出版企業都應該努力去了解客戶的需求,并通過一些可能會導致印刷需求下降但并不會影響其內容價值的新媒體將自己的產品傳遞給客戶。這是一方面,此外,要想滿足市場需求,仍需要在硬件設施上的支持。按需出版對數碼印刷機、紙張、印后設備各個部分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質量要更高,速度要更快
正是因為數碼印刷“一張起印、張張不同”的特點使得按需印刷這一概念得以付諸實踐。這就要求數碼印刷設備能夠有足夠高的印刷質量。與此同時,還要又快又好。當然,書店里,肯定也會有一些數量不多的印制好的書,也許數百本,也許數千本,這些書可能都是從前的斷版書,可能每本都編有序號,或者有其他不同,這些書同樣需要數碼印刷,這時需要的就是速度更快的工業化式的數碼印刷機了。
質量方面。從當前的情況來看,數碼印刷可以說已經有了媲美膠印的印刷質量,尤其是黑白數碼印刷的質量。各數碼印刷設備廠商紛紛研發新型噴頭、納米墨水等以改善印刷質量,但客觀地講,距離膠印還是有很大距離,彩色數碼印刷距離尤大。很多印刷廠的業務員接到幾百件的短版活時依然推薦客戶采用膠印,主要原因就是數碼印刷質量尚且不能達到與膠印媲美。當然,并不是每個企業都擁有最先進的數碼印刷設備,但對于終端客戶來說,行業普遍的情況才是真實的情況。
速度方面?,F在,可以說數碼印刷機已經擺脫了從前“大型打印機”的影子,速度發展可謂突飛猛進,如惠普Indigo10000在全彩色模式下速度為每小時印刷3450張B2幅面,在擴大產能模式下速度高達每小時4600張B2幅面;T410和T360噴墨輪轉印刷機在黑白模式下印刷速度高達800英尺/分鐘??逻_鼎盛Prosper6000XL噴墨印刷系統最高印刷速度可達133線每英寸,相當于每分鐘300米的印刷速度,每月印量高達1.6億張A4紙。此外,曾轟動德魯巴展會的蘭達納米技術更是給人們留下無盡的聯想。
紙張適應性要更強
不論何種印刷方式,印刷品對紙張的基本要求不外乎重量、厚度、亮度、不透明度及光滑度等。在這些方面,數碼印刷并不例外。
數碼印刷對紙張還會有一些其他的要求:如靜電數碼印刷機要求紙張在溫濕度變化的環境下,有良好的尺寸穩定性、低撓曲性及低起皺性,適當的耐磨擦性、表面導電性、足夠的挺度,而且在印刷過程中少掉紙毛或灰塵。
噴墨數碼印刷則大不相同。噴墨技術所用墨料的液體性能對紙張有表面吸收性及吸收量的要求,因此,噴墨式數字化印刷機對紙張的表面性能、毛孔結構、化學成份及機械性能等均有較高要求。
也許不可能有某種紙張能夠適應所有的印刷機,但是如果要實現按需印刷,我們需要數碼印刷機能夠最大限度地容納不同的紙張?,F在,很多普通紙張也可以應用在數碼印刷機上,但往往一些設備廠商要求用數碼印刷專用的紙張才能保證速度和質量。這無疑限制了書冊的材質,同時在成本方面無法靈活控制。這一問題也是按需出版發展的一塊絆腳石。
無疑,數碼印后已成為當前的一大熱點。任何一本書都少不了印后裝訂,光有高質高速的印刷設備,如果沒有印后配套設備,按需出版都無法高效實現。好在,在數碼印刷技術較為普遍發展之時,各大數碼印后設備廠家開始跟進。去年的德魯巴展會上,MBO公司與馬天尼公司聯手詮釋了工業化按需出版印后加工的概念雛形,數碼印刷之后的卷筒紙經過裁切單張進入可變折頁環節,之后堆積成冊,并進入膠訂機裝訂成幅面各不相同的書冊。有了印后的補充,才可以組合成真正的按需出版生產線。
目前按需印刷也一直在不懈地爭取平等的市場地位。原因之一就是書評家和書目提要編著人對按需印刷這種以非常規方式出版的書感到難以接受。但一直與時俱進的出版業終究會接受和應用按需印刷技術,雖然不可否認該技術仍有缺陷,但它能發揮傳統圖書所沒有的作用。
整體而言,按需印刷技術并不是使用按需印刷的出版商的成敗關鍵,而是和其他出版商一樣,取決于他們在創意選題策劃、編輯、創新市場營銷等細節方面為爭取讀者而做出的努力。雖然按需印刷在發展的道路上存在著一些問題,但是總體來說,按需印刷目前的發展還處于上升階段,有著美好的發展前景,但是這需要相關的設備的技術支持。
本文編輯/印聯小黑
本站聲明:本網站除標注來源【印聯傳媒】之外,其余文字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進行刪除!編輯部聯系電話:0755-8268 2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