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聯傳媒內容摘要】當越來越多的印刷企業開始通過數字技術尋求出路時,基于數字技術的網絡印刷被看做是占領未來市場的一根強有力的稻草。看看國際上的印刷大國,網絡印刷的發展已經不僅僅是趨勢性的概念,正成為市場絕對的主導。自然,這是歐洲國家人力少、對自動化程度要求高所致,也為網絡印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發展土壤。而國內涉足者甚少,更多的人持觀望態度。
“網絡印刷贏利嗎?線上提交業務的客戶多嗎?”曾記得當筆者向一位從事網絡印刷的企業管理者提出以上兩個問題時,對方苦笑著說:“還好,堅持吧。”無奈的回答令記者唏噓,但其隨后的一句滿懷信心的話更令記者印象深刻:“這猶如黎明前的黑暗,堅持下來、做好準備的人就是未來市場的主導者。”這種準備不僅包含眼光和耐力,更要從行動上做好三大準備——硬件準備、風投準備、理念準備。
硬件準備:不走尋常路
系統軟件成購置熱點
網絡印刷作為一種全新的印刷業務模式,對于即將要涉足的印刷企業而言,在硬件方面需要做好怎樣的準備?當筆者將這一問題拋給身為設備制造商代表的奧西公司中國連續紙數字打印生產系統銷售經理方大杰時,本以為他的回答將會是若干設備名稱的組合,但是得到的答案卻令人意外:“坦率地講,設備僅僅是工具而已,上游數字印刷設備制造企業更注重的是數字印刷設備帶給行業全新生產模式的轉變,無論購買設備與否,這都不是網絡印刷在我國推行的核心,真正的核心是——網絡印刷從業者能夠找到合理的贏利模式,從而對現有傳統模式進行改變。”
方大杰表示,網絡印刷與傳統印刷不同,對于傳統印刷來說,有時沒有一些特定的設備就接不了單,而網絡印刷則應先實現商業目標,別急著做網絡平臺。先回答好幾個問題:“網絡平臺模式做了什么事情,交流過程如何,客戶采取了什么方式,客戶對過程的評價是什么?”做出有說服力的案例后,加深用戶對網絡印刷的理解。而要實現以上問題,不是購置數字印刷設備就可以解決的。方大杰一再強調買設備不是核心問題。
對此,武漢海納網通圖文傳媒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納網通)總經理甘為民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表達了同樣的觀點。海納網通是網絡印刷業務的真正開拓者,憑借多年的實踐經驗,甘為民認為,其實印刷設備的準備與傳統印刷方式相比網絡印刷不特別也并不是關鍵,最為關鍵的是企業要先明確自己的目標市場,清晰自己的贏利模式。如果根據自己的服務內容真的需要配置設備,其實在印刷行業設備融資已經很成熟的運作體系下,門檻并不高,本身有高價值設備應該就能再融資。而設備上馬之前的思考更為關鍵。
另外一位網絡印刷的親身實踐者近期比較高調,正在通過微博等各種網絡方式進行著強有力的宣傳轟炸。這就是通印網。總經理董學振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關于設備,未來可能會有所投資,但卻不是印刷設備,而是印前處理設備、文件處理系統、樣版制作設備。作為從2008年開始毅然決然放棄傳統印刷業務、專注于做網絡印刷的董學振,為了不和自己網絡平臺上的印刷企業搶生意、讓目前數百家線上企業信服已經完全放棄了傳統印制業務。他和記者說:“如果未來通印網可以拿到風投的資助,我們第一個要采購的就是色彩處理軟件,這可以解決不同地點、不同顯示器下的色彩統一問題。”
甘為民也認為,網絡和數據處理相關的IT硬件對于網絡印刷企業來說確實至關重要。但是把握配置節奏非常重要。
風投準備:時機已來臨
由“專業”變“廣義”
眾所周知,互聯網一直是風投的摯愛。據了解,行業內知名的商印網在2007年公司成立之前就已拿到500萬元風投資金。時過5年,現在的時機相比過去是否更加成熟、風投介入情況優于過去嗎?董學振認為,前幾年發展網絡印刷確實有些早,雖然國外已經有很多成功企業,但是相比來看國內網絡印刷才剛剛起步,而在行業蓬勃發展的狀況下,時機已來臨。關于風投,董學振似乎有更多的話要說,一直奔走在尋找風投路上的通印網,一句話可以說明董學振的心情——“絕不做純互聯網公司,要找運用互聯網改變傳統行業的創業者,這句話是哪個投資人說的啊?為何我們就遇不到這樣的投資人呢?”
董學振表示,傳統企業想去互聯網融資困難很大。風投所投的企業絕大部分都是互聯網企業,雖然網絡印刷也基于互聯網,但是風投者平時卻并不負責印刷,不了解印刷所面臨的困難和問題,所以他們不能深切地理解網絡印刷讓印刷更簡單的理念。
對此,甘為民很謙虛地表示自己尚未參與過風投,但是他很理性地分析,資本從來都是逐利的,一定是投向現在或者將來能夠持續獲利的商業模式,而且這個模式近中遠期的模式一定要簡潔明了,讓外行人都能聽懂。這樣投資者才有可能在短期內將未來的贏利變現。而對于印刷人的難題是,在短時間內將自己專業的網絡贏利模式,采用更為通俗的方式深入淺出、簡單明了地描述,尤其能讓行業外的投資人聽明白,能讓他們看到符合商業規律和投資規律的亮點和前景,而這可能是印刷行業想要獲得風險資本青睞的難點。
但方大杰則認為,如果網絡印刷商找不到全新的贏利模式,即使有風投進入,未來也將會大大阻礙其發展。而風投的進入對于一個真正尋求發展的企業來說,為上市而上市,為風投而風投,并不是唯一的長久之計。
理念準備:做好本分
IT人才受追捧
不僅僅是硬件裝備,傳統印刷企業想要做到網絡印刷的華麗轉身,更要做好軟件準備,其中包括經營理念的準備、人才的準備。
甘為民認為,網絡印刷就是通過網絡做印刷,賣的還是印刷服務,首要還是要把印刷做好,網絡會吸引大量的不靠“關系”維護的客戶進門,訂單多了要能接得住——在短時間內完成品質穩定的產品,價格親切還能保持一定的利潤率,全靠生產制造的管控。要做的其實就是當初引進CTP計算機直接制版技術時提出的印刷生產經營控制的流程化、數字化、標準化。網絡化的具體形式就是生生不息的數據信息,所以印刷網絡化的前提就是信息數字化,從這點上來說,印刷企業不是要做調整和改變,而是順勢而行,做好本分。
甘為民說,人才準備更為關鍵。要把對IT人才的引進和部門建設項目置于戰略高度,結合數字網絡特性,投入研發新的服務模式、標準化的印刷產品和生產管理方式,這可能才是印刷企業核心價值持續發展的方向。
關于經營理念,方大杰認為,既然網絡印刷模式和運營優勢是明顯的,企業在注意節流的同時,更要注重借助這些優勢開源。通過網絡的數據庫優勢,幫助印刷品購買者更好地做好業務。作為網絡印刷平臺來說,印刷方式和印刷數量無所謂,更多的是關注顧客能夠帶來好處和價值。方大杰建議,開展網絡印刷的企業,不管是電商也好還是實體企業也好,如果能夠有勇氣去往幫助客戶增值的業務方向去努力,“對行業有好處,網絡絕對有的玩”。
此外,董學振建議,互聯網時代印刷企業必須懂互聯網,不能還是把印刷當做制造業,其實印刷屬于服務業,這是很多印刷企業的通病,觀念一定要轉變。
印聯傳媒轉自中國新聞出版網
相關閱讀:第191期圖文快印企業精英教練營走進北京
“2012中國快印行業高峰論壇暨第二屆TOP100品牌評選”火熱進行時
2012圖文快印行業精細化管理暨創新營銷研討會濟南站隆重舉行
2012中國快印行業高峰論壇暨第二屆TOP100品牌評選活動簽約儀式在滬舉行
風雨無阻:2012快印行業精細化管理暨創新營銷研討會倍受關注
2012快印、印刷行業精細化管理暨創新營銷研討會上的創意演講
本站聲明:本網站除標注來源【印聯傳媒】之外,其余文字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進行刪除!編輯部聯系電話:0755-8268 2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