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聯傳媒內容摘要】印刷品之廣義為-從印刷機出來的制品泛稱為印刷品!
惟在印刷行業則細分為:
1.印刷前期工作:意指攝影、設計、制作、排版等;
2.印刷中期工作:指由印刷機將成品印出來的過程,包括柯式、凹版、柔印等等;
3.印刷后期工作:即印成品加工至按客人要求之完成品;
當中包括:裁切覆膜、模切、糊盒、裝裱、絲印、摺盒等等!
這后加工序可以是一個簡簡單單的方盒子或毫不顯眼的小袋子,也可以復雜如一件藝術珍品般欣賞!
不管最終的完成品如何,個人認為后加工序絕對是一項錦上添花的藝術工作!
這好比星級大廚,以上好、頂級、新鮮的食材,泡制出人間美味時,於尚未品嘗的剎那,一般也是來個絕佳的賣相,添龍雕花的讓人贊嘆,“色香味俱全”則盡顯大師風范矣!
但只要稍一不留神,這后加工序也可讓絕佳上好的素材,成為暴殄天物的殺手!
偏這當中又是環環雙扣,輪不著說單在意于那個枝節技巧上!如:
上光處理-需注意印刷用紙厚薄、溶劑配合、否則容易出現條痕或起皺、印刷品互相粘連、面層光澤度差、影響原印件的色彩質素,涂層不均勻、甚至氣泡、麻點等等!
覆膜處理-覆膜時容易發生卷曲現象,處理不當會導致覆膜與印件不相合或起皺;另外保證待覆膜的印件表面潔凈無塵,注意合適溫度,過高的溫度致墨粉熔化而造成起泡的現象;有些時覆膜所用的薄膜不一定是完全透明,因此印件在經過覆膜后極有可能影響色彩平衡,進口膠膜根國產膠膜偏黃與偏藍的程度亦不一,故有必要先行試覆幾張,看覆膜后的印件色彩是否符合要求或能否顯示原設計應有的色彩!
絲印及UV處理-印品如有此類工序,一般是要特別留神,尤其是套正、光澤、均勻的處理上要小心,因這工序是特顯印品最精致的所在,但亦是最容易看得出問題的所在;
模切印刷品時,經常出現痕線爆裂的問題,若不能及時發覺,將嚴重影響制成品的質素甚而產品設計的最終效果;痕線爆裂的成因,可能是紙的問題,也有機會時機臺或壓力的問題,這中間則需要小心求證,方能對癥下藥!
在痕線爆裂的次品上,在縱橫向的模切再對折壓死的測試,便可得知是否紙張問題?
用幾張銅版紙疊起上機模切,看上面第一張銅版紙的痕線有否斷裂,從而確定機臺的壓力和底模是否正常
而模切版或底版走位,也是經常性發生的問題,故須在高速模切的過程中加以注意。
折疊粘糊-經常出現的問題是粘貼不牢,往往在線的時候沒發覺問題,但在振箱或測試的過程中有脫膠情況;這當中有關乎涂膠處理不當,如:壓力不足、加壓時間不夠長,黏膠量不均勻等;又或黏膠劑與材料不相合:粘口部分因覆膜、上光等表面處理而令黏劑難以滲入粘牢;當中又須注意,黏劑的黏度越高,不一定是效果越好,這反而會令某些紙材在粘合干透后容易起皺;二黏膠劑的干燥速度也有相關聯須要注意的地方。
另一些簡單講求效益的產品,當放在糊盒機上糊盒時,操作員必須留神在機器的穩定性方面,否則很容易出現喇叭口現象而影響產品的外觀性!
手工糊盒-“心靈手巧”是人手糊盒的基本要求,在現今印刷品的講究如藝術品境界的競爭情況下,能否如藝術大師般完成作品,這步驟更是精髓所在,有質素及經培訓的員工絕對是企業的最佳資產!
這一條條的后加工序線,必須要環環小心,節節相連才能守得住最后防線,從而特顯“印刷品”與最原始設計時的“心血結晶”!
希在欣賞一份“印刷品”時,于贊許印前工作或分色做得如何細致、設計如何上乘、印刷如何出色、產品質素如何優雅的同時,也請細心欣賞隱藏于背后一絲不茍的“加工藝術”!
讓這專業的“藝術工序”如“畫龍點晴”的關鍵所在,令“印刷品”成就更上一層樓;于這科技與產品結合的高質素年代中,發揮創意者馮藉色彩意念帶出的千變萬化產品,更能五彩繽紛,姿態婀娜的躍然紙上,增添生活空間的色彩盎然!
本文由印聯傳媒小新編輯整理
本站聲明:本網站除標注來源【印聯傳媒】之外,其余文字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進行刪除!編輯部聯系電話:0755-8268 2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