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聯傳媒內容摘要】近幾年,隨著印刷工業的不斷改革與發展,印后加工的裝訂工序已由一個落后的手工操作工序逐步形成一個機械化、聯動化、自動化的操作工序,設備也得到不斷更新。然而由于設備維護、維修技術欠缺,管理不到位,使機器不能正常運行,延誤書刊交貨期或影響書刊質量的事時有發生。這里筆者就如何進行裝訂設備維護及維修管理,談談個人的看法。
裝訂設備維護管理的經濟意義
設備的維護、維修雖不產生直接的經濟效益,但對延長設備的使用壽命,充分發揮設備的潛力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例如,本廠ZYH670A折頁機本來已到了報廢的年限,但通過維護修理現在仍能正常使用,處理措施如下:
(1)拆卸所有折輥加工磨圓,使其在調整間隙時達到要求。
(2)檢查、調整折頁輥轉動齒輪間隙,檢查軸承有無損壞。
(3)檢查各連接部件的鍵、銷有無松動和損壞,并更換損壞零件。
(4)對全機做系統的維修后要清洗油路、氣路,更換潤滑油等。
經修理后,設備壽命可延長3~5年。而當時如果用設備以舊換新需要人民幣約1.5萬元,而本廠只花2000多元就將機器的精度和各項功能全部恢復。
又如本廠1998年購買的BBY40/5型圓盤包本機,使用到2002年,各部件磨損嚴重,包書達不到質量要求。于是對所有松動的鍵、銷重新加工,重新更換磨損的銅套,對松動的齒輪重新調整。從拆卸、加工零部件到重新安裝使用,總共花費不到2000元人民幣,節省了大量的經費。
本文由印聯傳媒小新編輯整理
本站聲明:本網站除標注來源【印聯傳媒】之外,其余文字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進行刪除!編輯部聯系電話:0755-8268 2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