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聯傳媒網訊】《十二生肖》中復制獸首的神奇機器給無數人留下深刻印象。現實中,有一種機器,只要有三維模型,物體就能制作出來,這就是3D打印機。

據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材料學院王華明教授介紹,“3D打印”是一種通俗叫法,學術名稱為“快速成型技術”。不同于傳統的切削技術,3D打印是一種“增材制造技術”,靠原材料沿著三維設計模型橫切面一層層堆積形成所需形狀,其原材料可以是樹脂、塑料、陶瓷甚至是金屬。
華中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史玉升教授認為,3D打印技術與傳統工藝相比具有顯著優點:3D打印對產品的幾何形狀沒有約束,設計時可采用最優的結構設計而無需顧慮加工難度,在制造復雜物品方面具有極大優勢。不僅如此,3D打印省卻了鑄模、研磨、組裝等環節,縮短了零件制造周期,降低了普通人進入“制造業”的門檻。
據了解,3D打印已在國防、醫療、設計等領域有一定應用。隨著廉價3D打印機的出現,這項被稱作“第三次工業革命前奏”的尖端科技,開始走近人們生活。
記者在淘寶上輸入“3D打印機”,搜索出多達六千件寶貝,價格從一兩千到數萬元不等。記者在銷售頁面看到,通過3D打印機可“打印”出各種形狀物品,包括玩具、模型甚至是自己設計的手機卡。
記者觀察發現,雖然在售機型眾多,但銷量不大。與銷售量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點擊量”,“開源硬件”的銷售頁面有近25萬次瀏覽量,“閃鑄科技”銷售頁面達42萬次的瀏覽量。
看的人多,買的人少,類似情況同樣出現在京東商城。
記者采訪發現,3D打印機看的多買的少,主要緣于幾大制約因素。首先,大部分人不具備三維圖形設計能力,買來也設計不了。其次,打印速度較慢,材質過于單一。第三,廉價3D打印機在打印精度方面仍有欠缺。
專家普遍認為,盡管民用3D打印機受到越來越多關注,但其使用人群仍以科研、設計人員為主,3D打印機真正走入民眾日常生活有待時日。
本文由印聯傳媒小新編輯整理
本站聲明:本網站除標注來源【印聯傳媒】之外,其余文字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進行刪除!編輯部聯系電話:0755-8268 2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