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聯傳媒網訊】數碼印刷機、電子商務以及移動裝置給今天印刷行業帶來的沖擊已經呈不可阻擋之勢,尤其是網絡印刷它已經搶去了圖文快印市場的一大部分份額,所以很多圖文快印企業不得不尋求網絡印刷解決方案,促使企業轉型!

新興網絡印刷服務要找到新興需求對象
1980年初,在臺灣聯合報社找到一個中文報紙計算機撿排系統的工程師的工作,當時中文報紙剛剛開始了自動化轉型,當時的計算機比一個家庭用大冰箱還大,里面卻沒有中文字形,沒有處理圖形的能力,運算速度還不如一臺今天的智能手機。
歐美應用計算機排版比較早,最早的計算機字形都是由計算機排版機器(那時候還不叫照排機)的廠商提供的,例如:英國的Monotype公司,用于排版的字形講求排版的美觀,和計算機管理或設計程序用到字形完全不同。
為了中文排版需要的中文字形,聯合報社把鉛字印在紙上,照相后放大好幾倍,掃描成影像數據,再利用數學的辦法去記錄字體的形狀,給每個字編個碼為了方便輸入和輸出,就成了所謂的中文字形文件。聯合報不但造了各種中文報紙需要的字體,還請了一個研究中文字形的博士,把中文字的筆劃按照古法校正過。
聯合報社也成為計算機排版技術的先修班,接著幾年后,臺灣出現了幾家中文計算機排版相關業務的公司,主要的成員都曾經在聯合報社工作過,為了計算機排版軟件的生意,每一家公司都花了很大的力氣去造字,這些工程師大多沒有生意頭腦,只想到計算機排版需要字形,沒有想過除了計算機排版軟件需要字形以外,字形還能用在什么地方?
1995年前后,因為桌上排版改變了人們排版到印刷的生產流程,套裝排版軟件如PageMaker,Quark Expres或微軟Word辦公室排版工具的出現,計算機排版軟件公司不是關了門就是改變了生意模式,然而當時的字形產品生意延續到今天2013年,還是高價值型的軟件生意。
因為技術的演進,以前每一臺計算機里都有各種字形,在印刷產業里字形生意早已式微的現在,各式各樣的移動裝置如手機,平板計算機,甚至未來的各種智能家電,只要里面放得進計算機芯片就需要字形,不管是聰明的電視,還是聰明眼鏡。字形公司如華康、Monotype、文鼎等字形科技公司,都還有中文字形的授權的生意,還是能得到很豐裕的營收。
同樣是出版印刷業的技術供貨商,都有能力提供字形或排版軟件這兩樣產品,但是“對需求的描述”決定了這些公司的存續,差別在“每臺計算機都需要中文字形”和“每家出版社都需要排版軟件”。相較于“每臺計算機”的市場,“每家出版社”的市場實在太沒有遠見了。
印刷產業數字化開始已經多年,數字印刷機的應用也普及到了街頭巷尾,網絡印刷門戶出現在網絡上也不算是新聞了,那么“印刷”這個百年歷史的傳統需求如何在新技術的演進中發展下去,如何正確地描述未來,恐怕是新興的網絡印刷公司必需思考的問題。
除了傳統印刷廠想要投入新的服務模式或項目,例如上網接單、代客生產電子書,還有還是有個各種新興的印刷服務:例如專為印刷報價的網站、專為名片設計的印刷網站,為個人出版服務的印刷網站、只接國外印刷訂單的網站…,這些不同的新生意模式的嘗試可能成為未來印刷生意模式的經典,也可能成為經營印刷生意“危險莫入”的警告牌,端看經營者對印刷未來需求的描述是否合理,是否有遠見。
是不是“遠見”,得等待時間的證明,是不是“合理”難道不是邏輯的問題嗎?
如果今天新興的印刷服務對象還是今天臺灣幾百家印刷廠的客戶,那就不是“新興的”需求,如果不是新興的需求,今天的競爭對手就有十萬個,其中有幾十億元年營業額的大印刷集團,也有一天能輕松處理上萬張印刷訂單的合版印刷精英,新興印刷服務如何在微微利(微利的平方)的印刷生意中尋找利潤,找到航向未來的方向?那可是臺灣幾百家專業印刷廠找了好幾年,還沒找到的方向呀!
老外有句諺語“先看后跳(Look before you leap)”,如果你正在新興一個印刷服務,一定得先看看你要滿足的需求合不合邏輯。
本文由印聯傳媒小新編輯整理
本站聲明:本網站除標注來源【印聯傳媒】之外,其余文字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進行刪除!編輯部聯系電話:0755-8268 2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