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聯傳媒網訊】日前,國內諸多銀行著手進入電商市場,希望能夠通過開設網上商城來發展銀行新型增長點,目的是為了開啟電商金融新時代,爭奪電子商務支付市場。
已經上線的建行“善融商務”,不打價格戰,也沒有大規模推廣。經過一個月的“跨界”運營后,生存狀況如何?
現狀 不少商品成交量為零
記者昨日登錄“善融商務”,其首頁提供兩個入口:一個是個人商城,即和天貓類似的B2C商城;另一個入口則是企業商城,向企業提供采購批發服務。從運營模式上看,善融商務和阿里巴巴的電子商務很相似。不同的是,消費者可直接實現分期支付或申請貸款支付。
不過與京東、天貓等成熟電子商務網站相比,“善融商務”商品的分類不夠細致,供應商單一,貨品種類偏少……記者注意到,有些上架商品的價格比其他網站要高不少,雖然有促銷,但不少商品成交量為零。
記者在“善融商務”企業商城內發現,這里目前已擁有94家專業市場,長沙高橋大市場和長沙定王臺書市位列其中,其中定王臺書市已有91家商戶開了網店。從銷售情況來看,高橋大市場的百貨比定王臺的書賣得好,其中一些商品還沒有來得及標價。
定王臺書市某文化傳播公司總經理吳鐵明已在當當、京東和淘寶進行圖書銷售,他對“善融商務”表示了興趣。他認為銀行開設網上商城有一定的品牌影響力和信用度,而入駐的商戶也是經過銀行進行挑選,消費者的認可度高。同時銀行具有龐大的基礎客戶群體,對于做批發的中小企業來說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和市場。
推廣 后續服務與商家資源不足
事實上,四大銀行和不少股份制銀行都已通過信用卡網上商城的模式試水電子商務,但這些網上商城和“善榮商務”一樣,始終“默默無聞”。
“目前銀行電商平臺還處初級階段,無法和淘寶、京東等成熟電商相提并論。”省建行電子銀行部相關負責人周騰坦言,入駐商戶和銀行員工需要進行培訓,為此投入不少。
奇怪的是,上線一月有余,“善融商務”并未大規模宣傳,連建行銀行卡用戶也沒有收到其上線的告知短信。“現階段還不適合大規模宣傳。”周燦說,目前網站還比較簡單,商家資源較少,相關后續服務正在試行,如果大力宣傳,可能超出目前的服務能力。
從建行所打旗號來看,其目的是想“開啟電商金融新時代”,計劃把電商平臺做成一個支柱型業務。周騰表示,依賴銀行的信用管理,未來在類似“善融商務”等銀行系電商平臺上貨款交易量可能會遠遠高于普通的網上商城。盡管客觀條件具備,但銀行進軍電商并非一片坦途。“物流管理和商戶管理中的風險很多。”某股份制銀行信用卡業務負責人說。
“銀行系的網上商城給消費者的感覺是異于"淘寶"的,后者的平臺上產品出現問題沒有人找淘寶,而銀行系商城就不可能高枕無憂。”在某種程度上,電子商務的競爭也是物流上的競爭,銀行還需要一定的積累。
目的 爭奪電子商務支付市場
成交量并不理想,那銀行開網店圖什么?周燦說:“銀行是為了獲取更多、更直接的用戶消費信息,以便向消費者提供更多受歡迎的服務。各大銀行的網上商城提供了不同種類的對公貸款和個人貸款,客戶在購買大額商品時還能使用信用卡分期付款,這都是傳統平臺做不到的。”
“銀行最終還是為了奪回更為廣闊的支付市場。”中國銀行(601988)湖南省分行電子銀行部經理楊修民說,在電子商務產業鏈中,第三方支付是必不可少的環節。銀行在支付領域中一直處強勢地位,支付公司在業務上離不開銀行。隨著網上商城的火爆,支付寶、快錢等第三方支付工具漸成買家和賣家的日常工具,而銀行的網上支付功用卻漸漸淡出持卡人的視野。支付寶每天進出大量資金,事實上已具有了銀行擁有的儲蓄、賬戶管理和支付結算功能,這更加使得銀行的網銀功能在買家和賣家心目中落到次要地位,并觸及了銀行的核心存款業務。而以拍拍網等為代表的網上借貸平臺的興起則動了銀行傳統借貸業務的奶酪。招商銀行行長馬蔚華曾公開表示,互聯網金融形態將影響到未來銀行的生存。
[觀點] 開網上商城是銀行新型增長點
湖南大學金融與統計學院教授戴曉鳳認為,銀行開辦網上商城是發力中間業務的有益嘗試。長期以來,利差收入在我國銀行業中所占比例非常大,占到了70%-80%,這種收入結構是不合理的。國外銀行的中間業務收入可達50%,利差收入只占30%。如今利率下調后,利差縮小了,銀行要想生存發展,就要發現一種新的盈利模式。而開辦網上商城、發展中間業務,正是一個新型增長點。
印聯傳媒轉載自CPP114網
相關閱讀:印聯傳媒第190期快印行業“三步三重積分制管理”精英教練營火爆開班
“2012中國快印行業高峰論壇暨第二屆TOP100品牌評選”火熱進行時
2012圖文快印行業精細化管理暨創新營銷研討會濟南站隆重舉行
2012中國快印行業高峰論壇暨第二屆TOP100品牌評選活動簽約儀式在滬舉行
風雨無阻:2012快印行業精細化管理暨創新營銷研討會倍受關注
2012快印、印刷行業精細化管理暨創新營銷研討會上的創意演講
2012快印行業精細化管理暨創新營銷研討會上海站成功舉辦
本站聲明:本網站除標注來源【印聯傳媒】之外,其余文字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進行刪除!編輯部聯系電話:0755-8268 2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