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聯傳媒內容摘要】數字印刷技術的最大特點就是能夠做到“一張起印,張張不同”,對于現代快印理念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現代數碼圖文快印發展之初就是為了解決客戶個性化、小批量印刷需求。然而隨著數字印刷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快印店在發展數字印刷市場方面開始有了兩條不同的方向,即圍繞客戶為中心打造圖文影像服務中心還是圍繞技術為中心升級專業技術水平,不少印企在這個選擇中走了彎路。
如果這是一道考試題:成功的企業應該是以技術為中心,還是以客戶為中心?相信99%的企業家都能做出正確的回答。但在數字印刷商業模式的構建與選擇上,不少企業卻在這一問題上走了“彎路”,甚至摔了“跟頭”。
“一張起印,張張不同”,這是數字印刷興起之初對其技術特點最常見的描述。從技術角度而言,省去了制版環節,實現了“Computer-to-Paper”的數字印刷的確顛覆了傳統印刷對起印量的要求,為印刷業的發展打開了新的業務空間。部分業內人士以此為起點,為數字印刷的發展設計了眾多潛在業務方向,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當屬面向社會大眾的個性化消費品和按需出版。
從技術角度而言,這無疑是兩個完美的潛在市場。利用數字印刷技術為原本千人一面的臺歷、請柬、賀卡等添加生動活潑的個性化信息可以增加這些產品的附加值,而基于數字印刷技術的按需出版則可以解決傳統出版的巨量庫存問題,降低出版社的經營風險。
然而如果換位思考,站在客戶的立場上,這看似完美的商業構想似乎都不乏值得商榷之處。于社會大眾而言,個性化需求相對大眾化商品具有一定的“奢侈品”意味,且需要付出一定的時間和精力參與到制作過程之中,對于大多數一次性使用的印刷品而言,個性化帶來的增值效應能否抵消客戶需要付出的經濟和時間成本至今仍是問號。于出版社而言,按需出版涉及的問題更為復雜,它的實現需要以出版業整個商業模式的重建為前提,難度可想而知。舉例而言,出版社出版一本圖書需要付出可觀的稿酬、編校和裝幀設計等前期成本,如果預期無法達到一定銷量,從經濟性角度而言出版社的最優選擇是放棄出版,而不是選擇按需出版。
當然,目前簡單斷言個性化消費品和按需出版商業模式成敗為時尚早。只是在構建數字印刷商業模式時我們需要真正以客戶為中心,更多關注客戶需求,避免落入技術中心論的“陷阱”。
在一則對龍櫻網停運消息的微博評論中,一位網友認為,龍櫻網停運的原因很可能是,“以所謂高技術產品和模式為中心,而沒有建立以客戶為中心的指導思想”。
印聯傳媒轉載自慧聰印刷網
相關閱讀: 快印店現狀調查專題
2011中國快印行業高峰論壇專題報道
DIY個性印品測評專題
GMG攜色彩管理技術投入寬幅打印領域
國內個性印品市場逐漸成熟 獲國際知名雜志認可
中國互聯網產業年會將在北京召開
巨頭瞄上印后市場 高斯國際收購Vits Print
推薦快印企業“6S”管理模式
本站聲明:本網站除標注來源【印聯傳媒】之外,其余文字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進行刪除!編輯部聯系電話:0755-8268 2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