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聯傳媒網訊】印刷業的產生過剩,除了中紀委下發的這一條“禁卡令”導火索之外,更深層次的原因來自于移動互聯網及電子商務對于傳統印刷業的巨大沖擊。按需印刷及電子閱讀的出現,讓傳統紙媒市場不斷削弱,而印刷的大批量生產及成本導致產能過剩,庫存壓力猛增。
近年來,我國經濟迅猛發展,但是在這個發展背后卻隱藏著嚴重的問題,那就是產能沒有及時消耗所導致的產能過剩。產能過剩的產生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是最直接的就是全球市場的疲軟。所以現在當務之急就是如何消耗剩下的產能,對此,國家有關部門表示將大力調整產業結構,著力抓好化解產能過剩和實施創新驅動發展。
產能過剩產生原因
印刷業是全球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受很多關鍵因素的影響,有些因素也是大家所普遍關心的問題,它們分別是:全球范圍內的產能過剩;經濟波動,材料、能源等成本上升;新技術變化;環境問題。這些因素已經并且還將繼續對印刷業的發展產生影響。在中短期內,一些印刷企業會通過并購或結盟的方式來削減一部分產能,還有很多企業會在市場重新洗牌的過程中被淘汰。
印刷業產能過剩
由于發達國家的印刷業大多各自為政,所以全球印刷業的產能過剩問題非常嚴重。盡管歐美國家印刷企業的數量在減少,但依然無法阻止過剩產能的增加。與此同時,一些新的印刷企業在中國、中東等地區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出來,這些企業的投資大得驚人,通常以數字印刷為主,而且管理費用很低,能在全球市場上得到更高的回報。這些在國外的投資將對歐美國家的印刷企業產生影響,他們憑借著高超的技術和豐富的經驗贏得了很多歐美國家的訂單。
目前歐美印刷業的過剩產能已達到40%以上,并對很多領域產生了影響。過剩的產能壓縮了企業的利潤空間,迫使很多企業開始通過其他方式增加利潤,比如通過合并或協作的方式進入一些新興或小眾市場。
此外,這還會導致印刷企業通過裁員、減少商業活動等方式來削減成本、提高運行效率。實際上,只有充分利用昂貴的設備和經驗豐富的人才才能使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經濟環境波動
經濟對印刷業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經濟環境會對投資產生影響,它不僅會影響廣告支出,而且還會影響到印刷材料市場;消費者可支配收入的下降會影響到傳統印刷與商業印刷領域;全球經濟的任何一點風吹草動都會對印刷行業產生重大影響;日益增加的成本吞噬了企業的利潤;全球范圍內的匯率波動對印刷企業的影響也不容忽視。
造成經濟增長速度放緩的主要原因是高街品牌(最早指英國主要商業街的商店仿造T型臺時尚秀上所展示的時裝,迅速制作成成品銷售、讓人人都能買到的品牌;現指大批量零售、價格和定位都比較大眾化的連鎖店品牌)的衰退和消費者個人支出的增長乏力。此外,選擇在網上購物的消費者也在逐年增加。這意味著市場對印刷品的需求將變得更少,取而代之的是電子促銷材料。可支配收入和消費者的支出多少會直接影響企業在廣告上的投資,并且會對從廣告傳單、目錄和直郵到報刊的多個印刷品市場產生影響。現在,“無紙化”的網站零售、網站廣告正在變得越來越多。
從2013年開始,世界各地的人們都削減了自己的開支。消費品服務公司的銷量和利潤都遭受沉重打擊,他們都擔心一些家庭會全面壓縮自己的開支。很多娛樂、餐飲、休閑和旅游行業的服務公司都表示,自己的銷售額在過去3個月里始終停滯不前,其中個人和休閑服務公司的業績下滑得最為嚴重。眾所周知,零售在個人消費支出中所占的比例高達40%以上,而剩下的則主要會流向汽車和服務領域。因此,制造商目前必須要想方設法消除市場疲軟的不利影響。惡劣的經濟環境會迫使企業削減廣告支出,食品制造商也會降低包裝成本。這會對印刷行業產生消極影響,造成訂單及增值業務的減少。
隨著網上購物的快速增加和高街零售商店的快速萎縮,消費者的消費趨勢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并促進了市場對數字印刷廣告牌、電子廣告牌需求的增加。老年人和年齡低于30歲的年輕人的增加意味著人們會把更多的錢投入到休閑活動中。這會導致市場對車票和比賽門票等印刷品需求的增加。另外,隨著個性化產品的增加和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按需印刷業務也在迅猛增長。
此外,隨著其他國家生產成本的不斷下降,歐美國家對印刷產品的進口量也在不斷攀升。每個國家的匯率都會對全球印刷市場的需求產生重大影響,這也是亞洲國家更具有競爭力的原因。但是當英鎊開始升值,而歐元開始貶值的時候,也可以幫助歐洲企業贏得一些有價值的印刷訂單。
國家消耗過剩長能部署
近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明年進入到“十二五”規劃第四年,對全面完成“十二五”規劃至關重要,所以產能過剩問題的解決具有重要的地位,成為未來工作實施的重要組成部分。
工信部一位官員表示,化解過剩產能的總體工作思路,是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運用發展的思路、市場化的手段、改革的措施,化解鋼鐵產業產能過剩,管住增量,優化存量,建立長效機制。
工信部從部門職責出發,將以規劃、制定標準、政策為牽引,以鋼鐵行業規范管理為抓手,著力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同時加強與相關部門配合,促進工作銜接與工作聯動,形成合力,共同推動鋼鐵行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
該官員介紹,主要踐行“管住增量”原則:“堅決遏制盲目擴張,妥善處理違規產能,把產能盲目擴張的勢頭壓下去是當前的首要任務。”下一步工信部將會同國家發改委、國土資源部和環保部等部委,把好審批關,嚴禁建設新增產能的鋼鐵項目,分類處理在建違規項目。
“這里主要強調新增產能項目。但是企業若有技術改造、產業轉型升級項目,如果沒有突破增量限制的話,從國家的角度來說還是要支持。”該官員說。
同時,工信部也將指導地方政府按照工業轉型升級規劃和發展規劃的要求,依據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行業規范和準入條件,來制定落實產能的等量或減量置換方案,對在建和建成的產能提出清理整頓意見。
接下來,工信部還將要在生產經營規范管理、鋼鐵產品升級換代、推動區域重組、做好淘汰落后產能的退出工作、利用貿易投資支持有實力的企業與下游行業聯合“走出去”、發揮引導作用等方面發力。
在做好淘汰落后產能的退出工作方面,該官員稱,將全面完成2013年淘汰落后產能的目標任務,力爭在2015年之前全面完成“十二五”派加的任務。2011年12月26日,工信部下發了“十二五”期間工業領域19個重點行業淘汰落后產能目標任務,對鋼鐵行業的要求是淘汰煉鐵落后產能4800萬噸、煉鋼4800萬噸。
該官員稱,工信部正在抓緊研究“十三五”淘汰落后產能的目標任務,在淘汰落后產能指標方面,已經與發改委達成共識,不再提高爐轉優等裝備容積指標,轉而改為進一步強化環保節能、安全生產等約束條件,加快淘汰落后產能。
他提出,建立落后產能退出機制非常重要,淘汰落后產能的還得是市場。“企業干不下去了,就得關門。”他說,工信部可支配的淘汰落后資金是“杯水車薪”,這個資金最后確定要淘汰的產能數,以噸鋼為計算給一定補貼。“這補貼有限,靠國家解決不了企業的后顧之憂,按道理還得靠市場。”
結語
縱然國家開始主動部署消耗過剩產能,但是這終歸是一個外力。要想獲得可持續的發展,印企自身必須下一番苦工。日益增長的成本、原材料價格的增長、造紙廠所面臨的壓力、客戶要求的不斷提高、承印物種類的增加以及新技術的不斷涌現等問題必須要解決。至于如何解決,怎樣解決,PPzhan小編在此不敢斷言。
本文編輯/印聯小黑
本站聲明:本網站除標注來源【印聯傳媒】之外,其余文字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進行刪除!編輯部聯系電話:0755-8268 2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