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聯傳媒內容摘要】模切壓痕是現代紙包裝生產中最重要的生產工藝之一,這一技術最初僅僅應用在紙盒的成型加工,印刷品的表面加工。然而,隨著市場的發展,人們對于印刷品的要求越來越高,選購商品時開始更看重其包裝效果,模切壓痕技術也開始成為提升產品附加值的重要手段。對印刷材質的局部進行壓實,產生痕跡,使之在空間上有一定凹凸感的叫做壓痕。本文以臥式平壓平模切機在模切壓痕生產中常見的問題為例進行分析,希望對實際生產有所幫助。
全自動臥式平壓平模切機,其輸紙及收紙原理與膠印機類似,其中的故障在此不做分析,下面只是對模切部分常見的問題進行分析。
壓力不均勻
我們知道壓痕是由折疊、擠壓或折皺造成的線痕。壓痕的整個工藝過程為:設計——打樣——排版——裝版——墊版——開機——整理——成品。在折疊紙盒的制造過程中,線痕是一個在紙板上有控制性的變形。壓痕原理就是紙板在兩個固定的表面中間(凹模和凸模)壓板,紙張內部纖維結構遭破壞,造成紙張部份分層,外部形成凹和凸的線痕。當壓痕相連的紙板以九十度或一百八十度折起,這時紙張內部纖維鍵合(粘聚力)便完全分離。
壓痕過程中壓力不均勻,一般有兩種情況:一種是輕微的不均勻。如果壓力有輕微的不均勻,可能是由于模切刀、線(鋼刀、鋼線)分布不均,造成動平臺在模切時受力歪斜所致,此時應在模切版上加裝平衡刀線,使平臺受力均勻。也有可能是受紙張纖維走向的影響,紙張橫向與刀線垂直時,壓痕效果較理想。另一種是嚴重的不均勻。如果平臺前后成四角處出現比較嚴重的壓力不均勻現象,則主要是支撐動平臺的四個連桿擺桿高度不一致造成的,此時應打開模切底座的護罩,檢查擺桿是否磨損,如磨損嚴重則需更換,否則需要調整四個壓力調整斜鐵,直到壓力一致為止。
爆線(爆色)
當壓痕模具(凸模)鋼線壓入凹槽時,紙板受到三種作用力:壓力、拉力和表面張力。這三種力除了使紙板產生永久變形外還使紙板各層纖維之間的粘聚力降低。折疊時紙張表面經受張力而內層經受壓力,如果壓力超過了紙張纖維間的粘聚力,會使紙板內部纖維斷裂,紙張在折疊處變得柔軟易彎曲。但壓力也不能太大,當超過紙板張力時外怪就會斷裂(煙盒包裝時爆裂)。在模切的過程中紙板表面張力會隨著施壓于紙板上的壓痕數量的增加而增加。爆線是指產品在模切時或成品折疊時,壓痕處紙張開裂。這是壓痕中經常出現的問題,尤其是在天氣干燥的情況下,經常發生。應根據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1、紙張脆,含水量低,特別是經過高溫磨光的紙張,模切時易爆線。
這時,在模切前先把紙張調濕,可用過水機給紙張背面過水,增加其含水量,使其稍柔韌,再上模切機。模切后若貼盒時爆線,可在折痕處擦水,以緩解爆線狀況。
2、印刷品表面有大面積的藍或黑等深顏色實地,模切后易爆色、爆線。印刷時在深色墨中不加或少加油墨添加劑,以加強油墨在紙上的附著力,減少爆色、爆線現象。
3、紙張(板)厚度過大時,容易產生爆線,此時模切鋼線高度選擇要合理。
4、鋼板下墊紙后易導致爆線,此時應減薄墊紙。
5、模切機壓力過大時易導致爆線,此時應減少壓力,使廢邊剛好分離。
6、壓痕模或底摸紙過厚、壓痕窄,易導致爆線。應選用合適厚度的壓痕模,壓痕寬度要適中。
7、切口掉下的紙粉積聚在槽中易導致爆線。操作者應及時清除干凈紙紛、異物等。
壓痕線不規則(不光潔)
壓痕線是利用鋼線通過壓印在承印物上壓出痕跡的工藝留下利于彎折的槽痕。產生壓痕線不規則的原因主要是鋼線墊紙上的壓痕槽留得太寬,紙板壓痕時位置不固定;鋼線墊紙厚度不足,槽形角度不規范,出現多余的圓角;排刀、固刀緊度不合適,鋼錢太緊,底部不能同壓板平面實現理想接觸,壓痕時易出現扭動;鋼錢太松,壓痕時易左右竄動。排除辦法是更換鋼線墊紙,壓痕槽寬度合適;增加鋼線墊紙厚度,修整槽角;調整模板位置;排刀固刀時用手多次感覺其緊度適宜為準。
印聯傳媒轉載自慧聰網
相關閱讀:第187期印聯培訓分享專題
快印 廣告 印刷中小型企業戰略發展暨精細化管理巡回研討會
2012中國快印行業高峰論壇暨第二屆TOP100品牌評選活動
印刷企業嚴格管控生產 應對安全生產月
德魯巴2012推動惠普訂單量再創新高
印刷“云”正引發行業新轉型
功能印刷開啟印刷創新新篇章
本站聲明:本網站除標注來源【印聯傳媒】之外,其余文字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進行刪除!編輯部聯系電話:0755-8268 2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