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聯傳媒內容摘要】在印刷中,模切壓痕加工對產品的成型與美觀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僅可大幅度提高產品的檔次,而且還可以提高附加值。
在模壓加工中,模切壓痕質量取決于模切機的機械精度、模切版的制作精度、模切刀、壓痕鋼線以及模切材料的合理選用等眾多因素。此外,模切與壓痕的設置合理與否也影響加工產品的質量,而且確保模切壓痕達到工藝要求,是印后加工的關鍵。現以平壓平模壓加工工藝為例,簡述模切與壓痕的設置及應用。
目前,印刷廠采用的模壓版多由專業制版廠生產,可直接上機使用,減少了制版工序中人員、設備、技術等因素的影響。
模切壓痕用模壓版分刀模版和底模版兩部分。刀模版由模版、模切刀、壓痕鋼線和模切膠條等組成;底模版由壓痕底模和底模鋼板構成。如圖1所示。
刀模版
1.模版
模版作為刀模版的載體,它對模切刀、壓痕鋼線和膠條起到固定和支撐作用,其厚度通常為18mm。模版使用的材料有多層膠合板、高密度板、電木板等,目前使用較多的是膠合板,其特點是易加工、價格相對較低。但以膠合板為材料制作的模壓版,受溫濕度影響較大,且長時間受模切壓力的作用易產生變形,致使緊固模切刀和壓痕鋼線的槽縫變寬,刀線松動,影響產品的精度及外觀質量,嚴重時還會出現掉刀現象。采用短刀時,這種情況更易發生。
因此,對于大批量及長線產品的模切加工,建議使用三明治鋼底模版,不僅可減少或避免上述現象的發生,還可減少由模版原因導致的模切壓力不均勻、不穩定等一系列問題,減少切邊起毛現象,提高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三明治鋼底模版的模切壓痕質量穩定、經久耐用,但價格較高。
2.模切刀
常用模切刀的標準高度(H)為23.8mm,厚度為0.71mm。模切刀因材質不同分為硬性、中性和軟性3種。硬性模切刀耐模切力高,彈性系數小(彎曲度小),適合加工批量大、紙張厚、模切形狀簡單的產品;軟性模切刀耐模切力低,彈性系數大(彎曲度大),適合加工批量小、紙張薄、形狀復雜的產品;中性模切刀介于兩者之間,加工適性相對較寬。
模切刀根據刀鋒形狀不同,可分為低鋒、單邊鋒、高鋒和單邊高鋒4種。其中,低鋒刀承壓力強,耐用性持久,適宜于模切速度快、數量大的紙張。模切刀還分為橫紋和直紋兩種,其中,橫紋刀對紙張的模切效果更佳,穩定性及精度更高,也更耐用。
在模切加工中,要根據被模切材料的種類和厚度確定所用模切刀的類型。模切刀選擇正確與否將直接影響模切產品的質量。例如,定量小于450g/m2的普通卡紙加工通常采用橫紋低鋒軟刀;對于長線產品的模切,如煙標模切就宜采用低鋒超級涂層軟刀。
模切加工后的產品切邊位置要正確,切口要光潔、無刀花、無毛邊。而實際生產時,由于受模版材質、模切壓力和被模切材料的影響,模切刀的鋒利程度會逐漸下降,甚至變形,導致產品的模切質量達不到要求。因此,生產過程中要勤抽樣、勤檢查,以便及時發現并糾正。
3.壓痕鋼線
選擇壓痕鋼線時,鋼線的厚度(f)要大于紙張的厚度(e),且高度(h)要略小于模切刀的高度(H)。受鋼線常用規格所限,其厚度只能根據紙張厚度范圍進行相應的調整。例如,對于厚度為0.300~0.600mm的常用卡紙,其對應的鋼線厚度為0.71mm;且鋼線高度隨著紙張厚度的增加而減小,一般來說,鋼線的高度(h)可由下式計算:
h=模切刀的高度(H)-紙張厚度(e)±修正值
修正值為0.05~0.10mm。實際應用時,由于受鋼線高度規格的限制(例如鋼線高度以0.1mm為一檔),達不到表中精度要求,只能最大限度地接近這一尺寸;對于未在表中列出的紙張厚度,應選擇最接近的厚度所對應的鋼線高度。
此外,要在印品上獲得理想的壓痕線,壓痕鋼線的高度還應根據壓痕底模槽底厚度(g)做出相應的變化。當槽底厚度不等于0.1mm時,壓痕鋼線的高度也應根據表中對應的數據進行相應的改變(增大或減小),即隨著壓痕底模厚度的增大而減小,反之亦然。
壓痕鋼線選用得當與否不但影響紙盒的成型效果,還間接影響產品的模切質量,導致產品切邊起毛。選用壓痕鋼線時,也應根據紙質的不同,對壓痕鋼線做適當的調整。對于纖維較長、韌性較好,比較抗拉的紙張,可采用高一點的壓痕鋼線;而對于纖維較短,紙質發脆的紙張,則應相應地降低壓痕鋼線的高度。
實際應用時,還要根據具體情況確定最終的壓痕鋼線高度。例如,在設置模切壓痕版時,如果由于刀線間的距離過小而使產品出現毛邊,需適當降低壓痕鋼線的高度來減小刀線對紙張產生的過大拉力,從而避免紙張撕裂而產生起毛現象;如果壓痕槽直接在底模鋼板上加工,壓痕鋼線高度則應適當增加,此時可選擇與模切刀等高的壓痕鋼線(23.8mm)。
4.模切膠條
模切膠條在模壓中的作用是,使紙張與刀具順利分離,保證走紙暢順,防止模切壓痕時刀具粘住紙張。模切膠條選用是否得當影響著模切的速度與質量。
模切膠條按硬度分為標準膠條、硬膠條和特硬膠條。對于不同的模切速度、模切材料,要選用不同硬度、尺寸及形狀的膠條;且對于粘貼在不同位置的膠條,也應選用不同的硬度。
模切膠條的粘貼位置一般選在模切刀的兩側,比刀口高出3~5mm,距離模切刀2mm為宜(最小距離不能小于1.5mm)。如果距離太近,膠條在受壓時會產生側向分力,破壞紙張的連點或使切邊起毛,影響模切效果;如果距離太遠,則起不到防止紙張粘刀的作用。
粘貼膠條的疏密程度應根據版面情況而定,整個版面的膠條高度應盡量保持一致。為防止模切壓痕時膠條壓縮變形后擋刀,或兩刀間隙太小(1.5mm以下),不宜粘貼膠條時,可采用無側向膨脹的致密膠條,上海印刷廠提高模切質量。對于加工尺寸較大的紙盒,例如,卷煙的條盒,刀線之間的距離較大,模切版未被利用的空間也相應較大,模切紙質較薄且受潮易變形的紙張(如玻璃卡紙)時,若模切量大,壓痕線或切邊位置就容易產生偏離。這時,應在此位置適當粘貼較大尺寸的膠條,以避免此類現象發生。
實際操作中,由于模切膠條使用不當所造成的質量問題,以切邊起毛最為常見。這往往也是操作人員最容易忽視的問題。
本文由印聯傳媒小新編輯整理
本站聲明:本網站除標注來源【印聯傳媒】之外,其余文字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進行刪除!編輯部聯系電話:0755-8268 2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