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聯傳媒內容摘要】網絡合版印刷在臺灣的創新與發展,可以說是由家里蹲科技、白紗、健豪及卡之屋這幾家當年名不見經傳的公司主導的,其發展大致可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1995~2002年的孕育與草創時期。第二階段是從2002年到現在的創新與發展時期。
1.網絡技術創新
網絡合版印刷的成功來自于接單、自動拼版與后續生產流程管理的IT化,其通過在網上收集零散訂單,再以傳統印刷方式生產,從整個流程與設備的高效IT化管理中獲取利益。就健豪來說,其已通過技術創新建立了完整的網絡服務機制,包括版式設計、產品發展、網上交易、標準作業、在線色彩校正、客戶服務、生產流程的自動化、條形碼管理系統、物流系統等。
2.盈利方式創新
網絡合版印刷之所以價格低且利潤高,主要在于訂單集中后由合版生產,再通過一定的流程精簡和效率管控,利潤率大幅提升。一般來說,傳統印刷品的價格中,原材料成本約占45%,直接人工與制造成本約占35%~40%,利潤率僅約為10%~15%,但合版印刷的利潤就很高了。以合版印刷的名片為例,兩面印刷的最低出廠價約為16元/盒,市場平均價約為23.5元/盒,而每盒名片的紙張成本最低約為3.5元,平均紙張成本約6元,所以原材料成本約占名片出廠價的20%~25%,扣除直接人工與制造成本,合版印刷名片的毛利約占45%。由此可見,這些合版印刷產品的附加值很高,即便降價,也比傳統印刷賺錢。
3.資金流管控創新
健豪在銷售時一直堅持收取預付款的方式或現金交易方式,因此資金流非常順暢,其應該有相當的現金結余。利用這些現金結余,健豪在購買紙張時就可以萬噸計價分批出貨,在紙商面前掌握較大的議價權。以銅版紙為例,可以實現同一規格紙張的量化采購,并有充足的現金,所以其采購價格在680元/噸以下,這比目前的紙張市場價低20%以上。同時,在采購設備和其他原材料時,也都堅持購買最合適而非最貴的,以追求最適當而非最高的質量,達到最佳的效率與產值目標,從而獲取更大的經濟利益。
本文由印聯傳媒小新編輯整理
本站聲明:本網站除標注來源【印聯傳媒】之外,其余文字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進行刪除!編輯部聯系電話:0755-8268 2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