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聯傳媒網訊】互聯網時代,為什么許多企業紛紛折戟在轉型路上?面對互聯網,印刷等領域的傳統企業又該如何迎接?
互聯網與傳統企業,一個就像20出頭的搖滾青年,一個就像睿智淡定的老者,而這兩者間總歸會有一個平衡點:關于互聯網企業與傳統企業思維碰撞的平衡點,我們該如何來理解?
互聯網研發不等于做個APP
如今中國企業家也逐漸重視研發,無論國企還是私企的老板,很多都會談自主研發,但在實際中大部分企業家還是會因為投資的資金問題而放緩“腳步”。或者財大氣粗的老板會把錢給外包,說“做個APP”。這是互聯網+的研發嗎?當然不。
互聯網+研發,有一套互聯網思維下的線上運作方式。不同于傳統科技的研發模式和規則——高精尖的人才、儀器,做出一個“所有方面都合格,某一方面突出”的產品。
而線上并不是這樣的運作規則,互聯網市場的云霧效應,以及互聯網產品的爭分奪秒。線上的研發,首先是摸清受眾面,其次是針對特定受眾面的特定研發,針對特定受眾面的特定宣傳。以及不斷的快速、重復、更新研發過程。
轉型,是融合之術
有了特定的互聯網思維,互聯網行動標準的獨立部門,再加以互聯網化的快速重復研發。似乎前途就一片光明了。但互聯網人的做事風格、待人接物,在傳統的企業里簡直格格不入。在傳統企業的互聯網部門逐漸崛起的時日,領導層也應該與此同時“吸收”互聯網的血液,與自身融合。
印聯責編:洋洋
本站聲明:本網站除標注來源【印聯傳媒】之外,其余文字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進行刪除!編輯部聯系電話:0755-8268 2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