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聯傳媒資訊】京東與天安農場合作,開啟“京東生鮮”,目前已投資10億人民幣,但盈利還遙遙無期。
京東最近召開發布會,宣布 “京東生鮮”與天安農場合作,如果你在北京,可能經常能在超市貨架上看到來自這家農場貼著“小湯山”標簽、包裝整齊、價格不低的瓜果蔬菜。
和京東合作后,這些高端的果蔬會上架京東生鮮。
在現場,天安農場不斷強調的是自己的無公害蔬菜安全又可靠,說他們對蔬菜品質有嚴格把控,還有一整套的“追溯”系統,消費者掃描包裝上的二維碼,能看到這份食材從種植到加工的所有流程。
成品包裝上有“溯源”二維碼
京東需要更多的供應商,傳統產業想要靠上互聯網,這看起來是個美好的生意。但事實是,生鮮電商們最近的日子不怎么好過。
4 月初“美味七七”倒閉之后,天天果園也相繼關閉了北上廣等地的線下門店,愛鮮蜂被報道說正在大規模裁員……幾乎每一家生鮮電商都在燒錢,來填補物流和庫存上損耗的成本。這是因為農產品對運輸的要求極為苛刻,冷凍保鮮做得不好會造成損耗,這是一筆不小的成本。水果蔬菜從采摘到運到你家里,是個巨大的鏈條,整個過程充滿不確定性和風險。按照京東的說法,和天安農場的合作是他們減少這個不確定性的嘗試。
同時,京東花了 10 億元人民幣,在全國建了超過 10 個冷鏈倉庫、3300 個配送站來打造自己的生鮮電商項目,只是利潤仿佛是遙遙無期的事。
“對于京東來說,生鮮并不一定要在短期之內就馬上實現盈利。”京東商城生鮮事業部運營總經理唐詣深說,這反而是京東的“優勢”。最經得起燒錢的幾家公司存活下來,這可能是生鮮電商這門生意最后的結局。京東是不是熬得下去的那一個,還沒人說得清。
印聯責編:張家小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