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聯傳媒資訊】11月21日,在第21個“世界電視日”這天,北京下了今年的第一場雪,中國電視大會“電視的未來與價值”在這天召開。而在互聯網日新月異的今天,電視行業也正處于寒冬期。在三網融合(電信網、廣播電視網、互聯網)的大背景下,網絡視頻和新媒體發展給電視行業帶來了巨大沖擊。
電視的未來在哪里?在中信國安廣視網絡有限公司總經理廖小同看來,OTT(通過互聯網提供服務)業態對傳統電視運營商帶來沖擊,有線電視也在進行數字化、雙向化改革,國安廣視希望推動電視大屏生態經濟圈。
今年5月,中信國安發布了首款DVB+OTT(機頂盒+網絡盒子)模式的高清智能機頂盒G-1,通過融媒體占領市場。
然而,電視盒子市場儼然一片紅海,智能電視正逐漸興起,電視行業老兵國安廣視的機會何在?廖小同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專訪時表示,資源融合成為行業趨勢,在這種機遇下,國安廣視搭建“廣電網+互聯網”的渠道,已和其他的盒子產品形成了差異化優勢,有信心在未來三年占領千萬用戶市場。
“DVB+OTT”打造智能生態
目前市面上的電視盒子大多是純粹的OTT互聯網盒子,按照廣電總局要求,OTT不被允許直播。國安廣視瞄準痛點,推出DVB+OTT的產品,則是將直播和點播結合起來。
實際上,這并不是一個新概念。但開辟這種模式,國安廣視具備先天優勢,在DVB方面,旗下擁有有線電視網路和穩定的用戶基礎。
2014年4月,中信國安廣視網絡正式注冊成立,其股東為中信國安信息產業股份有限公司、長沙國安網絡公司、山東廣電網絡威海公司、岳陽有線網絡云信息公司以及星燎投資公司(湖北廣電網絡公司旗下)。
截至目前,中信國安先后投資了江蘇有線、湖北廣電、安徽有線、河北廣電、河南有線等十多個有線電視項目,覆蓋有線數字電視用戶規模4000多萬,加上中信網絡重慶有線網絡,總用戶數超過5000萬。
如何利用優勢?隨著 G-1盒子的推出,國安廣視試圖將地方運營商與國安廣視形成“利益共同體”。
廖小同告訴記者,與其他的OTT盒子提供個性化服務不同,G-1是服務大眾、在社區和家庭中形成無差別的覆蓋,希望達到社區90%的覆蓋。
要達到這一目標,首先要與現有地方的廣電網絡適配,除了公司已覆蓋的地區,還需要開拓其他廣電網絡。此外,未覆蓋的地區,將采用合作的模式逐一攻破。
由于這種模式需要鏈接電視,還無法實現自由銷售。廖小同表示,目前G-1是地方廣電網絡免費發放,商業模式上與傳統OTT盒子完全不同,更容易被老百姓接受。
“市面上的OTT盒子更商業化,服務小眾群體。我們面向的是老百姓,和本地用戶結合。”他說。
這種服務是否會對互聯網盒子廠商造成沖擊?在廖小同看來,各種商業模式都有自己的測算,小眾服務的商業模式也有道理,但一些靠內容吸引用戶、電視免費的模式是不賺錢的,不能長久。
融媒體創新
今年7月,廣電總局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快廣播電視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意見》,提出力爭兩年內廣播電視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在局部區域取得突破性進展。
多重利好政策的傾斜,增添了廣電網+互聯網融合創新的籌碼。基于此,廖小同在會上分享了融媒體時代,廣電如何利用自身優勢,緊密互補,抓住機遇。
廖小同指出,海量是融媒體最大的特點。融合促進量的飛速增長,不僅包括以電視端為媒介的傳統媒體,還包括互聯網端新媒體。同時,融媒體基于科技推動跨屏所帶來的運營空間,以及基于海量的信息承載衍生的媒體經濟生態建設,實現了以電視大屏為基礎的跨屏運營,反向刺激家庭媒體經濟的發展。
目前G-1的媒體資源中,有90%的資源都是免費發放,構成了較大的成本壓力。“我從沒想過從媒體資源獲得盈利,90%的免費是希望吸引客戶。”廖小同表示。
現有的規劃,他希望在三年內達到千萬用戶覆蓋,但目前僅達到百萬用戶。“今年的發展比我預期要慢。”但他并不擔心,廖小同透露,目前已經與國安廣視簽署協議,還沒開始部署的用戶就已達到上千萬。
對于現有商業模式,廖小同認為是一個必然的階段。“這一定是在資本支撐下,達到很高的歷史階段后,才能調整商業模式。”
在他看來,互聯網的用戶是年輕人為主,提供個性化服務,但電視作為家庭的核心,作用在過去并沒有發揮出來。在互聯網環境下,電視的作用應該發揮到極致。
客廳經濟正在崛起,不少玩家都看準了這個市場并開始布局。包括阿里巴巴、小米、樂視等互聯網巨頭公司都瞄準了客廳經濟。
不過,與其他互聯網公司相比,國安廣視并不缺少廣電資源,難度在于如何拓開全國網絡;及除了有線電視、如何提供更優質的網絡內容。
按照廖小同的規劃,未來還將開展智慧社區、智慧家庭等業務,通過融媒資源,逐漸布局。
電視行業雖處在寒冬期,但也帶來了機遇。在這種大背景下,資源融合會催生另一個市場。國安廣視的布局還在加碼,借助其資源優勢,或許還將推動智能生態環境建設。
本站聲明:本網站除標注來源【印聯傳媒】之外,其余文字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進行刪除!編輯部聯系電話:0755-8268 2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