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聯傳媒資訊】四色印刷與專色印刷淺析在包裝印刷中,一般采用兩種色彩印刷工藝,一種是正常四色印刷 ,即采用中黃、品紅(或洋紅) 、天藍及黑墨疊印來復制彩色原稿;另一種是專色印刷, 只采用正常四色以外的其它色墨來復制原稿。
一、四色印刷(CMYK)與專色印刷的概念
1、四色印刷
印刷四色模式是彩色印刷時采用的一種套色模式,利用色料的三原色混色原理,加上黑色油墨,共計四種顏色混合疊加,形成所謂“全彩印刷”。四種標準顏色是:C:Cyan = 青色,又稱為‘天藍色’或是‘湛藍’M:Magenta = 品紅色,又稱為‘洋紅色’;Y:Yellow = 黃色;K:Key Plate(blacK) = 定位套版色(黑色)
2、專色印刷
專色印刷是指采用黃、品紅、青和黑墨四色墨以外的其他色油墨來復制原稿顏色的印刷工藝。
二、四色印刷(CMYK)與專色印刷的區別
1、印刷大面積淺色均勻色塊
在印刷大面積淺色均勻色塊時,通常采用在原墨中添加沖淡劑來調配專色墨,再進行實地印刷,這樣墨層更厚,比較容易得到色彩均勻、厚實的效果。
如果采用四色印刷工藝,則必須使用低成數的平網網點,但低成數的平網網點在曬版時容易因微小的砂粒或抽氣稍微不良造成個別部位網點變小,導致墨色不均。印刷時又容易因版面供水過多,紙粉在印版和橡皮布上堆積,紙張平滑度低等原因造成小網點的油墨轉移不良,從而出現墨色變淺和墨色不均勻,造成批量色差,使廢品增高。
不過,由于現在的紙張生產廠家技術水平參差不齊,生產的同一種規格紙張表面的顏色會出現或多或少的偏差,或偏青,或偏黃,這就給包裝印刷生產廠家控制產品的顏色帶來了麻煩。如果能夠合理恰當地利用專色色塊的不透明性,就能很好地解決以上問題。
2、產品原稿中包含許多不同顏色的畫面
如果產品原稿中包含許多不同顏色的畫面,就需要經過電子分色機或彩色桌面系統掃描分色,然后采用正常四色印刷工藝來生產。 如果產品原稿是由不同顏色的均勻色塊或有規律的漸變色塊和文字組成,在綜合考慮提高印刷質量和減少套印次數的情況下,有時候可以選用專色印刷。
另外,四色印刷工藝套印出的色塊是由一定比例的網點組成,印刷網點時,墨層厚度必須受到嚴格的控制,容易因墨層厚度的改變及印刷工藝條件的變化引起色強度改變、網點擴大程度的變化,從而導致顏色改變,出現墨色不勻。如果不能用多色機一次疊印出該色塊的顏色,還容易因半成品的顏色不易控制而出現色偏。
如天藍和品紅疊印成紫色,若天藍墨量大則偏藍,若品紅墨量大則偏紅。這時不妨將疊印色塊改成專紫色版, 雖然多了一塊印版, 但印刷準備時間縮短了,印刷速度提高了,色相控制穩定了,生產效率提高了,廢品也減少了,整體算來生產成本也還是降低了。當然,這種現象在工藝策劃時就應考慮到。
3、產品原稿中顏色畫面深淺區分
對于淺色色塊,采用四色印刷工藝,由于油墨對紙張的覆蓋率低,墨色平淡缺乏厚實感。由于網點角度的關系,還會不可避免地讓人感覺到花紋的存在。
對于深色大面積色塊,采用四色印刷工藝,可能需要由幾種顏色的高成數網點疊加而成,墨層太厚,出現背面蹭臟。而采用專色印刷工藝,只需印一個顏色,不易出現背面蹭臟現象。
本站聲明:本網站除標注來源【印聯傳媒】之外,其余文字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進行刪除!編輯部聯系電話:0755-8268 2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