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聯傳媒資訊】外媒報道稱,可穿戴設備廠商Jawbone已經停止生產UP系列運動手環,并將剩余的庫存打折賣給第三方分銷商。
Jawbone旗下最主要的三款健身追蹤器分別是UP2、UP3和UP4。消息來源指出,為了維持業務營收,該公司一直在努力銷售這些設備,并被迫打折賣給經銷商。
未來Jawbone重新回歸手環市場的可能性不大,這家公司未來的重心將放在臨床應用級別的健身追蹤設備上。
智能手環屬于時效性科技產品,其自身的屬性注定很快就會衰落,這一點廠商無法抗拒。Jawbone是第一個退出該市場的國際廠商,接下來會有第二個、第三個......而在我們看不見的角落,不知道有多少小廠商已經含淚告別。
Fitbit也是一個穿戴設備大廠商,而且是目前可穿戴設備市場上的老大。然而,其今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凈利潤同比大降77%。受此影響,該公司的股價在盤后交易急挫12%。
自蘋果一年前推出Apple Watch智能手表以來,Fitbit就面臨著激烈的競爭。為了應對這樣的局面,Fitbit開始發力新產品,例如Blaze和Alta。可是,這些產品是否能夠幫助Fitbit對抗Apple Watch的施壓,我們拭目以待。
在可穿戴領域,misfit也是一家手環廠商(現在已經被Fossil收購),它現在發布的手已經從運動健身轉型為面向市場的首飾產品。
耐克早就已經悄悄退出手環市場。耐克曾經推出過FuelBand健身手環,但是到2014年,耐克毫不猶豫的砍掉智能手環業務。有人曾經分析,耐克沒有耐心等待一個市場成長,之前,智能手環充其量就是在小眾邁向大眾的瓶頸中苦苦掙。時間走到現在,智能手環沒有迎來春天,即使吹過春風,也只是一陣。
智能手環當前更多時候需要連接手機使用,而智能手表已經開始邁出獨立的步伐,無論是Apple Watch還是Android Wear手表,都已經走在獨立的道路上。
智能手環不具備用戶粘性。無論是主打健身的運動手表,還是主打時尚的運動手表,他們都存在“用戶粘性差”的問題,即使發展起來部分用戶,也無法留住他們。有分析稱,有屏幕的產品才配談粘性。
我們來看個更加生動的例子。一般情況下,我們出門一定會帶上手機,否則沒有安全感,我們對手機非常依賴。可是,我們真的不太依賴智能手環。據調查,10個人中大約只有2個人會在出門后忘記戴手環而折回家去取。
本站聲明:本網站除標注來源【印聯傳媒】之外,其余文字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進行刪除!編輯部聯系電話:0755-8268 2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