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聯傳媒資訊】眾所周知,影響產品質量的關鍵因素是設備、原材料、人員、環境。紙箱包裝業亦然。本文從11個方面分享印刷設備配置的差異以及對紙箱生產的影響。
1、送紙機構
◆ 真空吸附太陽輪送紙
特點:紙板厚度適應性強;對紙板平整度要求相對較低;進紙順暢、精準;效率高。
◆推紙板皮帶送紙和鏈條人工放紙
特點:對紙板的平整度要求高;薄的紙板易出現送紙不順暢;易出現歪斜、跑位;效率較低。
2、除塵裝置
紙板因流水線生產過程中的修邊和靜電及車間存儲條件的影響沾有紙屑、粉塵,容易造成印刷漏白、損耗上升,會導致經常停機擦版。
可以考慮配置:
(1)毛刷和吸風除塵裝置;
(2)在橡膠進料輥上纏上雙面膠。
3、供墨系統
◆膠輥供墨
優點:上墨量大、維護簡單、調整方便、對墨輥損傷小。
缺點:上墨量隨車速變化、墨層細膩度差,細小的網點和字體易出現變形擴張。
◆刮刀供墨
優點:墨層薄,供墨穩定、墨層細膩,細小的網點和字體清晰,層次感強。
缺點:刮刀容易磨損需定期更換,維護和調整復雜,對墨輥網穴有磨損。
膠輥式供墨和刮刀式供墨的成本比對:
膠輥使用壽命2-3年,更換費用約5000元。刮刀使用壽命約150小時,更換費用40元/米。
使用刮刀造成墨輥上呈現“刮痕”的時間最短6個月就會出現,更換墨輥費用約3.3萬/根。
依2年使用期為限,最終成本如下:
膠輥式,費用為5000元。
刮刀式,更換總費用(以平均每月26天計):2年更換刮刀費用約11000元,每次更換停機約1小時。
4、印刷方式
◆上印式
優點:方便對印刷面的檢查。
缺點:設備偏高(尤其是模切部),高速生產時設備晃動,漏墨,易造成印刷面臟污。
◆ 下印式
優點:圓模的清廢效果好,重心配置低,高速運行時機臺穩定,印刷精確度高。
缺點:拆卸印版時,易出現印版掉落,擠傷膠輥和墨輥。
5、墨輥線數
水性印刷機常用的墨輥線數200-400目,墨輥網線數越高,印版的線數相應的也越高(一般為4:1),同時載墨量相應也越少,墨層薄。
6、網穴形狀
常用的有45°、60°蜂窩狀、菱形狀等,最新的彎流型網穴,可提高載墨量(配合刮刀使用效果較好)。
7、版輥上的版槽選擇
版輥上的掛版槽,能適應大小不同的印版;可以提高印版通用性和當其它設備發生故障時的應變能力。
8、圓模橫移和差速補償
正常生產中模切部砧輥采取左右橫向往復5cm移動來保護優力膠,延長優力膠的使用壽命。
◆ 優力膠磨損造成圓周周長變化,引起模切過程中紙板尺寸變化。
◆ 差速補償可使圓模尺寸誤差控制在2mm之內,無需改用平模生產來控制尺寸的偏差。
產生速差的原因:膠砧轆磨損外徑被改變;膠砧轆、刀模轆個別動力傳動,負荷變動影響速度的穩定性;刀模刺入膠砧的深度不同;定速過程、啟動加速過程、減速停止過程的影響。
速差產生后會造成的影響:
(1)無法精確控制模切尺寸:紙板在咬紙輪傳送時與離開咬紙輪傳送時速度不同;紙板離開咬紙輪傳送時,速度變慢造成模切紙板縮短;因刀片松動在切紙過程中刀片產生傾斜。
(2)加速膠砧損耗:刀模刺入膠砧離開時因速差膠砧被挑起,損耗加劇。
(3)縮短刀模壽命:刀模因速差產生側向推力容易造成刀片松脫。
9、模切清廢功能
模切出來的紙板采取振蕩帶、風扇和毛刷把開槽、修邊時產生并夾雜在紙板之間的紙屑清理干凈,這可大大節省后續人工清理的成本。
10、自動清洗功能
此功能能實現在正常生產中對空閑的印刷單元供墨系統進行徹底清洗,大大縮短了換單時間,提高機臺的利用率和產能。
11、印刷聯動線
隨著人工成本的節節攀升,紙箱行業配備印刷聯動線是趨勢,對于中、大規模的紙箱企業在生產效率提升、人工成本節降方面成效顯著。
印刷聯動線和傳統印刷機、粘箱機配置比較:
◆印刷聯動線
用人:4-6人,車速:300-400PCS/min,從紙板到紙箱一次成型,減少調機和暫存中的損耗。
◆印刷機+全自動粘箱機
用人:印刷機4人,全自動粘箱機5-6人。
車速:印刷機250-300PCS/min,全自動粘箱機150-200PCS/min。
印刷出來的半成品需暫存,占用空間,生產周期延長;紙板搬運過程中也容易發生臟污,破損不良率也極易上升。
本站聲明:本網站除標注來源【印聯傳媒】之外,其余文字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進行刪除!編輯部聯系電話:0755-8268 2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