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聯傳媒資訊】隨著中印一樁政治角力老難題不斷升溫,印度要求抵制中國貨的尖銳呼聲越來越大,國民志愿服務團及其麾下的組織也加入進來,并通過社交媒體網絡進一步放大。
2016年11月,印度街頭宣傳“抵制中國產品”的海報
然而,深入印度國內,中國對印度的“占領”卻是現實存在的。印度信貸評定與投資服務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喬希說:“雖然印中貿易嚴重失衡,但是欣欣向榮卻是不爭的事實。這沒有受到政治分歧的影響。”
貿易天平嚴重倒向中國一方。2011年到2012年,中印貿易順差為372億美元,6年后的今天,貿易順差已經擴大到511億美元。對于兩國來說,現如今的對峙比1962年的戰爭更加錯綜復雜。
這些年來,中國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催生、保護和培育企業。現在,在多數行業,中國都有了自己的跨國巨頭。慢慢地,這些中國公司演變成能夠與西方跨國公司媲美的世界級跨國企業。印度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跨國公司寥寥無幾,區區3萬億美元體量的經濟對11萬億美元體量的中國經濟來說不足掛懷。
現在,印度的電信行業已經被中國公司占據。在手機行業,中國的品牌控制了印度智能手機市場51%的份額,印度的電信設備年進口額超過約736億元人民幣。
僅在“十二五”期間,印度就有將近30%的電力產能來自中國設備。在快速發展的太陽能行業,從2016年4月到2017年1月,印度從中國進口的太陽能設備占87%。除了電力和電信這樣的成熟行業外,中國的企業還在新興行業攻城略地。汽車行業吸引了中國規模最大的對外直接投資。
激烈的措辭和抵制的呼聲現已占據了印度的輿論中心陣地。印度訴諸這種抵制管用嗎?當中國產品主導雙邊貿易時,顯然是不行的。
設想最糟糕的情形:如果邊界對峙升級,貿易減少,哪一方的損失會更大,不是非得是經濟學家才能弄個明白。觀察家研究基金會戰略研究主管哈爾什·潘特說:“因為抵制而大失所望的唯一群體是印度中產階級。”
本站聲明:本網站除標注來源【印聯傳媒】之外,其余文字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進行刪除!編輯部聯系電話:0755-8268 2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