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聯傳媒資訊】一件包裝的成敗,視覺的美觀度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除了維持品牌形象、品名的清晰度外,這些基本的限制,往往就是在考驗一位設計師的美學力看,圖文加盟店如何在營銷包裝進行創新突破呢?
戲法人人會變,各有巧妙不同,一些品牌形象的限制,到了有經驗的設計師手上,這些限制就會變成是視覺資產,而包裝上的視覺設計除了我們已知的色彩、字體、信息整合、影像處理等,皆屬型于外的主觀元素,還有一些偏向策略思考的客觀元素,就這部分大致上將分別以“形、色、質”三個面向來。

1形 —— 造型、結構、尺寸
在“形”的面向上通常比較偏向以理性功能(Function)來論述,泛指包裝的“造形、結構、尺寸”,這些都是屬于客觀的元素,如你采用了圓形的設計,別人看到的也是圓形,這些客觀的認知正好可以用于包裝設計上,因為設計或企業不用花時間,再去教育消費者對于形的認知。
在日常生活中,不自覺地已經幫我們累積了很多豐富體驗,而設計者只要好好順著這個體驗的潛規則,用普遍性的客觀條件去發展包裝設計基礎元素,就能與消費者達成一個共識。關于“形”的認知,從以往的商品發展過程中,可以窺知,在這些歷史資料中我們可以看到,某些商品的品類調性,為何會發展到今天這樣的包裝形式,是隨著工業技術及生活水準不斷提升而來,也就是供需雙方互動而成。
設計師算是社會的科學家,不斷地在創造生活所需,不斷地在提供社會上更“美、好”的生活品質,因此消費者對商品包裝的認知,早已被廠商教育而接受,而廠商為了得到消費者的青睞,也全力提供好的商品,期望能被消費者接受,這也是筆者常主張的,一位設計師要過一般人的生活,要走入人群中去做設計,而不是一直擁抱設計人“獨傲”的性格,因為大眾化商業設計品,不同于個人藝術創作品,商業包裝設計更是講求與目標消費者共生的工作。
2色 —— 策略、感性、故事
在“色”的論述上通常比較偏向從感性訴求(Emotion)的大方向來談包裝的策略面,色彩的辨識度是最直接也是最主觀的一個元素,色彩可以傳達情感,也能表現食欲,而在消費者的記憶中,可建立固不可破的印象。在飲料品類中看到紅色百分之七八十我們會聯想到可口可樂,如再加上一條白色的曲線,那百分之百指的就是可口可樂,所以在品牌形象的規劃中,品牌色的建立是一個重要的品牌資產。
色彩也能代表一個民族、國家或是區域,而色彩更是一個節慶的代表,在大量的推廣及被教育下,我們看到紅配綠的時候,絕大部分會聯想到圣誕節。而在各地民俗節慶里,都會有著長期以來慣用的色彩,這些屬于文化面的色彩,任誰也無法改變,只能從中找到色彩組合新元素。
如此尚可幫助一個圖文加盟店的包裝在某方面無法用文字說明時,可用色彩發揮它的輔助功能,再把色彩能給予我們的各種情感、情緒及情欲,應用延伸到一個包裝設計上,除了個人主觀的色感,還可以用它來溝通一些品牌故事,例如:有些主張環保的企業,就愛用屬于自然界的綠來說故事,當然一個動人的故事一定需要有圖有文才能生動,由此再度說明了色彩的重要性,在包裝設計策略上,是屬于感性面的,不單只是我目視所及的紅色或綠色的色相層次。
3質——包材、素材、質感
一個包裝的設計條件,除了上述“形式與色彩有策的經營外,再可以發揮的就是“質”這個元素,在質的方面我們談的都是比較客觀的“材質”面向,如果說“形式與色彩彩”是一個包裝設計的大原則,而“質”就是一個包裝的細節,有時一個創意極佳的包裝設計,選錯了材質,對整體而言會是一個遺憾。
在包材方面是最容易解決的元素,它依附在包裝及材料工業上,設計師個人是無法去撼動這個系統的。雖如此,但只要成為一個系統,我們就有機會去學習了解,慢慢地就會應用它。
目前市售的包裝材料的質感,大致分為兩大類:一類是采用原材料的質感或是原肌理來作為設計元素的一部分,另一類是包材成型后,再透過后制的印刷加工或是加上一些材料復合而成,不論是原材料或是后加工的質感,都要依設計所需而應用,除非是原創的材料,不然“質”的表現往往都是附屬的選項。
相對“質”的處理,比起前面的“形式與色彩”容易得多,因為再怎么設計應用它,展現出來的都會有一定的“質感”效力,消費者對于質感會有一定的客觀認知,與設計要表達的相去不遠,雖然廠商提供的包材大同小異,但通過質材的統調或是質感的差異,相互的應用便能創造出千變萬化的獨特性。
一個好的包裝,同時也需要一個好的故事,才能把產品賣出去,在《牛云說營銷》里,圖文加盟店的這些產品就是用新營銷的方法,做到營銷型包裝。

本站聲明:本網站除標注來源【印聯傳媒】之外,其余文字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進行刪除!編輯部聯系電話:0755-8268 2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