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聯傳媒資訊】3D打印的發展一直備受廣告快印行業從業者們關注。事實上,這個科技感十足的技術,如今正廣泛應用在各行各業,其中包括醫療,文化遺產保護等領域。下面,印聯君就為大家介紹3D打印與博物館之間的故事。

在過去的十年里,世界各地的博物館和各種文化機構已經成為3D打印最令人興奮的試驗場之一。這可能是因為博物館研究、收藏和展示的物品的性質:文物具有脆弱性和歷史重要性,它們不能被觸摸,通常,我們需要隔著封閉的玻璃陳列室才能一窺文物全貌。
數字復制技術的創新之處在于:它們使用高科技激光掃描儀等手段,可以非常精確地描繪出原始文物的形狀。數字復制的力量還在于它們的數字化本質——它們可以很容易地在全世界存儲、編輯和共享。
對文化遺產感興趣的人可以輕松訪問這些數字復制品,他們可以從博物館網站下載圖紙,在家里或附近的Fablab用桌面3D打印機把它打印出來。最重要的是,我們還能夠根據不同解釋場景下的不同受眾需求,定制數字復制品。
最著名的數字制作項目之一是埃及帝王谷圖坦卡蒙陵墓的復制品,由Factum Arte公司制作。該公司稱其為“復制品”,可以讓游客在不損害原址的情況下觀察圖坦卡蒙陵墓內部。
與此同時,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有個項目,讓學生把恐龍骨骼化石數字化、3D打印、組裝起來,像古生物學家那樣識別生物物種。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的媒體實驗室則選擇了另一種方式,它用可食用材料打印博物館文物,比如它會使用巧克力、奶酪、大米等材料,游客可以觀賞文物復制品,同時還能大飽口福。
印聯傳媒介紹說,今年1月,谷歌藝術與文化研究所(Arts And Culture institute)、非營利組織CyArk和美國3D打印制造商Stratasys聯合宣布,他們將在開放遺產項目(Open Heritage project)上擴大合作。他們的目標是通過3D打印等比縮小的文化遺產,讓世界各地的重要古跡和文物重現生機。
上述例子展示了3D打印在文化遺產中的廣泛應用。一些項目可能看起來不尋常,但還有一些可能會引起藝術品原創性的討論,還可能會讓人們思考是否有在網上獲取并廣泛傳播博物館藝術品3D打印模型的權利。無論如何,它們似乎都追求著同一個愿景:讓人們通過多感官體驗來學習、享受和更好地欣賞文化遺產。
印聯傳媒表示,3D打印正在改變世界。無論是在文物保護、醫療還是廣告快印行業,3D打印給人們帶來了巨大期待。相信經過了穩定的試驗期,這一技術將取得了更多進步,并成功推廣應用。
本站聲明:本網站除標注來源【印聯傳媒】之外,其余文字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進行刪除!編輯部聯系電話:0755-8268 2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