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聯傳媒網訊】若說大型書城很多都進行了文化空間的升級,走多元化復合式發展道路,其生存發展不成問題,那么對于中小型實體書店而言,又該如何走出生存困境呢?1月8日上午,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集團董事長何林夏,匯文書業(集團)公司總裁、Book521北方書業聯盟創始人白云鵬,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副研究員鮑紅,做客“紅沙發”系列訪談,分別從出版社上游、書店從業者實踐、學界觀察3個角度為中小實體書店如何活得更好支招。
在“需要”和“喜歡”上做文章
我們一般將營業面積在100平方米到500平方米之間的書店稱之為“中小實體書店”。尤其是小型書店,面積在100平方米及以下,想加一些多元的元素都沒法加,怎么辦?“想想我們自己的消費,你為什么要去一個店鋪消費,首先是因為我需要,其次是因為我喜歡。”鮑紅認為,中小書店生存最重要的是要解決兩個問題。對于小型書店,可以在“需要”這一問題上做更多的文章,而對于中型書店,它可以更多地讓客戶去體驗,讓讀者喜歡上更多,比如,進行一些空間的升級,做一些文創產品,然后有一些搭配的簡餐與咖啡、茶,讓書店成為一個與文化約會的地方。
成立于1995年的匯文集團,是一家集直營連鎖、圖書分銷、教輔圖書研發、網上書店、購物商城于一體的專業化圖書公司。目前匯文集團擁有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南、山東五省分公司,一家占地2500平方米的匯文旗艦店,48家匯文直營連鎖店。對于這些年書店的轉型探索,白云鵬深有感觸。他坦言,早年在互聯網沒有出現之前,書店原來的實體形態很單一,書店的服務可能不需要那么好,裝修也不用那么棒,書也可以賣得不錯,也可以生存發展。“那些年我們對社會的價值包括讀者的體驗各個方面做得是不夠的。”白云鵬說。
的確,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消費層次也跟著提升,市場上的絕大多數產品也不再是稀缺物,人們希望購買的是更好的產品,體驗更好的服務。對于文化消費場所——實體書店也不例外。這意味著對實體書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鮑紅認為,首先,視覺上要有一個升級,不能那么簡陋;其次,進行一些產品的改造,要提供更加優質的圖書品種;再次,書店的管理上也要更加精細化。
聯盟模式保駕護航
近年來,匯文開始思考移動互聯網時代下的民營書業變革——從匯文一家做零售到大家一起聯盟做。在此思路下,Book521北方書業聯盟于2014年5月26日誕生,有近300家實體書店,堪稱目前中國最大的民營中小實體書店聯盟。作為北方書業聯盟創始人,白云鵬說:“聯盟因互聯網而誕生”。抱團取暖、抱團發展,不單提升了中小實體書店的店容店貌和服務,同時在銷售渠道上把最好的產品引入了中小書店。“所以我覺得真正的互聯網觸動了我們的發展,真正的互聯網警醒了我們也觸動了我們,同時也提升了我們。”
白云鵬提倡“中小書店+互聯網”。他說,“互聯網的無限空間,互聯網產品的無限大,能夠給小書店增加非常好的服務。比如,讀者到書店之后,即使因為陳列品種少找不到所需圖書,也可以在聯盟網站中找到,而且聯盟網站能夠做到第二天到貨,顧客可以到店里來取,也可以留下地址送貨上門。”
現在北方書業聯盟每年都會召開聯盟大會,在白云鵬看來,其實召開聯盟大會的初衷非常的簡單,那就是“立標桿樹榜樣”。“在聯盟成立一年半的時間里,有幾十家書店進行升級改造,擴大店面開分店。我們的書店雖然小,但是做到了小而精、小而專、小而美。”白云鵬透露,2016年,聯盟將有上百家成員單位改造升級。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和匯文集團保持著多年的合作關系。對于北方書業聯盟從誕生到不斷發展壯大,何林夏也一直持續關注。“它不但是一種形式,在這種形式里面還有文化內涵。它不單單是一個組織架構的完成,在其中還包括了思想灌輸,這種理念除了讀者以外,除了對文化的傳播以外,聯盟還探索一種新的贏利模式,這是非常不容易的。”
“中國中小實體書店的未來是中國書業發展的未來”,這是白云鵬堅持多年的一個觀點。何林夏認為,無論實體書店還是網店,它都是根據市場的需要存在的。評價書業是否繁榮的標志可能有很多,但其中有一點很重要,就是中國中小書店和中國書店的布局,書店的規模及書店圖書銷售量的多少。
“給書店免稅,我覺得這是非常好的杠桿,它既是促進全民閱讀的手段,同時也是促進出版行業發展的一個非常有利的舉措。”鮑紅建議。
責任編輯:魏盼
本站聲明:本網站除標注來源【印聯傳媒】之外,其余文字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進行刪除!編輯部聯系電話:0755-8268 2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