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聯傳媒網訊】目前“工業4.0”已經成為各行各業熱炒的話題,炒作熱度已經到了“但凡有制造業處,便有‘工業4.0’話題”的程度。

工業4.0并非炒作
據2013年一項調查表明,德國47%的公司表示已經參與到“工業4.0”戰略中,18%的公司表示正在參與戰略研究工作,12%的公司聲稱已經付諸實踐。看來工業4.0計劃并非類似美帝玩弄前蘇聯那樣整出的“星球大戰”計劃,德國政府是動真格的。
在美國一個稱為“智能制造領袖聯盟”(SmartManufacturingLeadershipCoalition)的計劃,同樣和工業4.0相關。智能制造領袖聯盟是一個非營利性組織,由制造業公司、供應業、技術公司、制造業集團、大學、政府機構及實驗室所組成。聯盟的目的是制造業的利益相關者形成可以合作研發、實施及推廣的團體,可以推動智能化制造,并建立相關辦法、標準、平臺以及共享的基礎架構。
作為人口紅利正在消失的制造業大國,中國絕對不想錯過工業4.0這一新的歷史機遇。前不久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訪歐期間和德國簽訂《中德合作行動綱要》中就談到了工業4.0。“李克強總理在這個時候提到工業4.0合作,意味著我國要在工業化與信息化同步發展的戰略中更快地促進兩者的融合。”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院士鄔賀銓說,“工業4.0對我國很有用,對促進經濟社會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價值。”
包裝印刷工業4.0
2008年3月,我國組建工業和信息化部。12月,全國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議召開,國務院副總理張德江出席會議并作重要講話,提出了推進傳統產業改造提升,促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的計劃。
早在2006年,浙江東經包裝集團就開始了早期版本的“工業4.0”嘗試。東經認為新型工業化其實就是“一般生產力信息化標準化”。為此,東經組建了一個超過20人的信息化隊伍,積極實施推行現場信息化、裝備智能化、服務網絡化及RFID與物聯網融合的智能化工廠建設。
經過數年的智能化工廠建設,對公司核心競爭力的提升作用已經具體呈現。原紙庫存水平下降60%,節約流動資金2000多萬元。現場生產作業計劃執行率,提高23%,達到96.5%......
東經提出的“新型工業化就是‘一般生產力信息化標準化’”的概念很好地體現了“工業4.0”的精髓。其實施的信息化與工業化兩化融合項目建設也與“工業4.0”完全契合。
工業4.0遠景分析
包裝印刷企業應該有計劃、分步驟地建造適合自身產品特點、滿足客戶需求、配有先進設備的“智能工廠”。企業必須充分利用大數據時代下的信息技術、互聯網和物聯網技術,實現網絡與信息物理系統(CPS)的融合。
包裝印刷制品企業“智能工廠”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建立適合自身的信息物理系統(CPS)。該系統將原輔材料、訂單信息、制程物品、運輸交貨、客戶服務和操作管理人員進行互聯,實現由分段操作、集中控制向分散式增強型控制基本模式的轉變。最終建立起高度靈活的個性化和數字化的產品與服務的生產模式,推動制造業向智能化轉型。
未來包裝印刷制造企業的生產前景應該是這樣的:工廠車間配備幾臺或十幾臺智能化設備,制程中的半成品通過信息系統自動控制的地板鏈和輸送車進行流通。“智能制造”的流程中,每一個包裝制品都有一個芯片或者二維碼。這個具有“大腦”功能的芯片或二維碼可以指令包裝印刷設備印刷什么樣顏色、模切成何種形狀及進行哪些后道加工等。工廠的員工則可借助智能手機或中央控制系統進行查詢或全程操控。
不僅于此,未來包裝印刷“智能工廠”將不會再制造統一的、毫無差別的產品,而是在一系列的包裝印刷設備上,生產億萬種定制化的產品。這些產品憑借芯片或二維碼,通過互聯網、物聯網配送到客戶的智能生產線上。
包裝印刷企業改造
對于目前絕大多數包裝印刷企業來說,企業可以實施“工業4.0”初級化改造。
如改進物流系統,實現原料及半成品在制程之間的自動化流通。同時,可對設備進行信息化改造。度過工業4.0的初期階段之后,包裝印刷企業的更高目標應該是系統化地引進智能包裝印刷設備,這類智能設備可以通過信息系統的指令實施生產。此外,包裝印刷企業需借助無線互聯網和物聯網,實現和供應商及客戶智能生產線的對接。
本文由印聯傳媒小新編輯整理
本站聲明:本網站除標注來源【印聯傳媒】之外,其余文字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進行刪除!編輯部聯系電話:0755-8268 2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