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聯傳媒內容摘要】溶劑型上光涂料因不同的涂料配方,所用的溶劑種類及比例不同,涂布、干燥過程中揮發速度也不同。溶劑揮發速度太快,上光涂料流平性不好,干燥成膜后表面出現條痕、砂眼等影響表面平滑度的質量問題。并在溶劑揮發過程因吸收外界熱量誘發潮氣凝結,使干燥后的涂層出現龜裂或發白。溶劑揮發太慢,又會引起干燥不足結膜固化不好,抗粘性不良等問題。
紫外固化干燥方式
紫外固化即利用UV(Uitra Violet即紫外線)照射能量使游離基聚合型丙烯酸酯類涂料固化成膜的上光工藝。這類涂料其組分中的光引發劑吸收紫外線的光能量,經過激發狀態產生游離基,引發導致聚合反應。
[PI]-------[PI]--------[游離基]
光引發劑 激發態光引發劑
[游離基]+[單體]+[低聚物]-------[聚合物]
固化涂層
紫外線固化具有快速固化和低溫固化的特點,有助于提高產品質量,保持顏色一致,縮短印刷時間,防止大氣污染,減少火災危險和改善作業環境。解決了溶劑型上光涂料因溫度、濕度變化造成的粘連。
對紫外固化技術的運用在我國印刷、包裝業發展很快,多用在印刷和印后精加工。1994年紙加工用紫外線固化涂料比1993年增加100%,年消耗量已達50噸。以后逐年增加。除北京大學開發的紫外線激發熒光粉做為主要原料大陸自行生產外,每年還需自香港,臺灣、日本等地購進才能滿足需求。
紫外固化的照射光源一般采用高壓水銀燈或金屬鹵化物燈。輸出功率須控制在80-120W/cm,才能保證UV涂料的固化速度<0.5s。同時還存在的固化的深度、程度、后固化的遲滯時間問題。
電子束(EB)加熱干燥方式
電子束干燥處理方式是近年國外發達國家將原應用的穿孔、刻槽、切割等機械加工方面的電子束加工工藝,運用到多色高效印刷工藝生產中的一種新型能源轉換加工手段。電子束(EB)即通過電真空器件產生聚合、密集的、具有一定方向的電子流。利用高功率密度的電子束加工方法,使從熱陰極發射的電子受控制電極及加速陽極的靜電場控制被聚成向同一方向運動的、密集的、載面很小的電子束。當電子束沖擊到工件時,動能變為熱能,產生極高的溫度,可使任何材料瞬時熔化或氣化。被科學界認為是近期具有最佳處理一致性的干燥技術。可使油墨、上光涂料最大程度地交聯和聚合,而無后固化和溶劑殘留。同時熱能的用率最高。
大多數高速生產流水線印刷作業要求油墨、膠粘劑和上光涂料在機組達到干燥。單獨運用電子束(EB)做為干燥處理手段,在價格和空間利用上不經濟。
本文由印聯傳媒小新編輯整理
本站聲明:本網站除標注來源【印聯傳媒】之外,其余文字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進行刪除!編輯部聯系電話:0755-8268 2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