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聯傳媒網訊】相信近期國內3D打印的"朋友圈"里都會被"國務院召開3D打印研討會"這樣一條信息刷屏。近年來,面對印度等東南亞國家制造業的挑戰和美國、日本等科技強國的技術挑戰,我國制造業正面臨著一場真正的"危機"。于是,被寄予厚望的3D打印技術亟待完成一次完美的"逆襲"!
國務院關注3D打印 暖風政策頻吹
8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國務院專題講座,討論加快發展先進制造與3D打印等問題。李克強指出,提高中國制造整體競爭力,關鍵要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激發億萬人的創造活力。要以眾創、眾包、眾籌、眾扶等推動企業包括大企業生產模式和組織方式變革,通過體制創新增強聚集各類創新資源的能力和內生創新活力,讓有界的傳統企業變成開放式、協同式創新平臺,讓廣大熱衷創新創造的創客和極客大展身手,使"雙創"成為新動能。
"3D打印"走進國務院第一會議室,各種暖風政策呼之欲出,這一舉動再次點燃全民熱情。其實這并不是近期以來我國首次發布對于3D打印行業的利好政策,《國家增材制造產業發展推進計劃(2015-2016)》以及《中國制造2025》相繼出臺,彰顯了我國對于發展3D打印產業的決心。
俗話說,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我國3D打印在一片利好政策的擁抱下,是否會即刻"守得云開見月明"?
我國3D打印現狀分析
雖然各種暖風政策頻吹,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國3D打印產業和技術將會立馬釋放巨大的能量來助推中國制造2025。關于3D打印,社會各界的觀點一直褒貶不一,能否助力我國制造業的發展仍然"欲說還休"。
1. 企業發展缺失規范和準則是硬傷
業內人士表示,目前而言,3D打印企業在醫療、軍工、航空航天等行業,面臨著較高的準入門檻,如何在一些特殊領域制訂相應的準入標準和技術指標,還缺乏一些比較明確的方向性指引。而從行業的角度來說,由于整個3D打印行業處在一個快速發展的階段,還缺乏一定的行業規范和準則,這也是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倘若國家能出臺更多具體的政策措施,加大對3D打印產業的扶持力度,相信我國3D打印企業將會在良性有序的環境中穩健發展。
2.國內3D打印技術與國外相比相去甚遠
雖然我國對3D打印的研究不算太晚,近年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在某些方面甚至還處于國際領先地位,但與歐美發達國家相比,仍處于起步階段。尤其在關鍵核心部件方面,國內幾乎是空白,中國的3D打印在設備、材料、軟件等各個方面都遠不如歐美等發達國家,尤其是軟件。軟件是3D打印的靈魂,沒有軟件就沒有設備。
3.3D打印技術應用成本高賺錢難
雖然近年來國內3D打印技術在醫療方面取得了很大突破,比如3D打印假肢、3D打印耳朵等。但這并不意味著國內企業能靠3D打印賺錢了,在醫療、食品、建筑、航空等多個領域,3D打印也只停留在喊口號階段。
據悉,目前國內大部分3D打印相關企業幾乎沒有盈利的,更多的是不停地投入,且都有規模小、生存壓力大等特點。
4.行業前景大 市場瓶頸亟待突破
據調查顯示,我國3D打印企業分布呈現三梯隊的趨勢:一是以浙江、廣東、上海等地的3D打印企業為代表,3D打印市場發展較快,帶動中國3D打印行業的整體發展;二是以京津、山東、江蘇等地的3D打印企業為代表,3D打印市場發展較迅速,正在助力中國3D打印行業發展;三是以西北地區、西南地區及東三省等地的3D打印企業為代表,3D打印市場發展相對緩慢。
這從側面說明了我國3D打印尚處于初級發展階段,3D打印市場的潛力并沒有完全發掘出來。除了上文中提到的技術和成本問題,制約我國3D打印行業發展的另外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尚未形成產業化和商業化的運作模式。因此,這些都是我國3D打印市場發展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此次國務院召開3D打印專題研討會,各省的利好政策也隨之出臺,國內發展環境日趨優化,相信我國3D打印在經濟、政策、社會和技術四大合力作用下,總體市場將迎來爆發。
責任編輯:魏盼
本站聲明:本網站除標注來源【印聯傳媒】之外,其余文字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進行刪除!編輯部聯系電話:0755-8268 2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