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聯傳媒內容摘要】3D打印技術已經開始運用到了人們的日常生活甚至是工業制造,但是對于它的工作原理和認識還是了解甚少,現在我們就詳細地來看看究竟什么是3D打印。
著名的《經濟學人》最近描述了3D打印技術的前景——這是一種新型的生產方式,能夠促成第三次工業革命。
根據Busines week報道,一家跟蹤3D打印行業的咨詢公司Wohlers Associates稱,如今3D打印機的市場規模在17億美元左右。隨著銷售量的迅猛增長,公司預測,到2015年該市場的規模將達37億美元。
在我們的認知中,工業革命以往發生過兩次。第一次工業革命以蒸汽機的發明為標志,認為新的技術革命產生了流水式作業的方式,單一大批量的生產某種產品,這催生了工廠與工人,也讓制造業從原始的手工制造轉為機械制造。第二次工業革命同樣也是一次技術革命,以電力、無線電、鋼鐵和化學等領域的巨大發展為標志,在各個不同領域進步的影響下,人們的生產方式也發生了變化,這一次工廠不再滿足于單一產品的生產,而是轉為大規模生產。
那么第三次工業革命與前兩次工業革命相比,有何不同之處?《經濟學人》指出,在3D打印技術得到廣泛運用的情況下,制造業也許不再運用工廠這種將人力、資金、設備等生產要素大規模集中化的生產方式,而轉變為一種以3D打印機為基礎的,更加靈活、所需要投入更少的生產方式。《經濟學人》將這種趨勢稱之為“社會化制造(Social Manufacturing)”,當這種方式得到廣泛的運用,那么每個人都可以是一家工廠。
雜志同時用一張圖來形象的表明第三次工業革命會帶了的變化:
為什么3D打印機將成為一種生產工具?為什么3D打印技術將改變人類的生產方式?如果是從事著建筑和設計行業的人,他們對3D打印技術其實并不陌生,因為他們經常需要用到一種叫“快速成型”的技術,將設計的原型給制作出來,展示給客戶看。在從前,這種原型的制作非常麻煩,因為工廠首先需要制作一個模具,然后把原料澆鑄在里面,這樣才能把原型制作出來。但當工廠制作完成之后,模具就變得沒有用處——這種生產方式浪費原料,生產成本自然比較高,所需要的生產周期自然也比較長。與這種先制作模具,然后才能把設計原型制作出來的生產方式相比,3D打印機擁有相當的優異性,它能夠一次性、直接地把客戶所需要的設計原型給制作出來。
由于無需經過制作模具這一步驟,客戶能夠節約時間,工廠能夠節約成本,同時所制作出來的物體,也將和設計圖紙一樣,能夠更加精確。原因在于,3D打印機能夠直接將物體“打印”出來——首先人們能夠通過電腦創建一個三維設計圖(通常是SLT或CAD文件),然后打印機對這個立體原型進行“切片”,分成一層一層的,然后打印機開始工作,將原材料按照設計圖一層又一層的疊加上去,直到最終成型。當然,3D打印機所使用的材料,自然不是噴墨打印機里面的墨水,而是一些可以發生固化反應的材料,現在可以作為原材料的東西已經多種多樣,包括樹脂、塑料、陶瓷、金屬等等。實際上,發明家CharlesHull生產出第一臺3D打印機以來,3D打印技術已經發展了近30個年頭。
而從一個為設計書、建筑師、實驗室生產原型的工具,到媒體、大眾所關注的議題。這種變化體現了3D打印技術在這幾十年間取得的突飛猛進的發展,設備的價格從昂貴到便宜,性能從低下到強大,設備體積從大到小,使用范圍從窄到廣。1986年,Charles Hull離開了原來為之工作的Ultra Violet Products,開始成立一家名為3D Systems的公司,開始專注發展3D打印技術,這是世界上第一家生產3D打印設備的公司,而它所采用的技術被稱之為“立體光刻(Stereo lithography)”,利用紫外線照射將樹脂凝固成形,以此來制造物體。到1988年,3DSystems開始生產第一臺3D打印機SLA-250,體型非常龐大:自1986年之后,涌現了很多不同的3D打印技術:
•1988年,Scott Crump發明了另外一種3D打印技術FusedDepositionModeling,并成立公司Stratasys。這個技術的特點是它能利用臘、ABS、PC、尼龍等熱塑性材料來制作物體,具備性能優良的特點;
•1989年,C.R.Dechard發明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利用高強度激光將材料粉末烤結,直至成型。這種技術的特點在選材范圍廣泛,比如尼龍、臘、ABS、金屬和陶瓷粉末等都可以作為原材料;
•1992年,Helisys發明LaminatedObjectManufacturing,利用薄片材料、激光、熱熔膠來制作物體。然而該3D打印技術的原材料一直僅限于紙,性能低下;
•1993年,麻省理工大學教授EmanualSachs發明Three-DimensionalPrinting技術(非本文泛指的3D打印技術),利用金屬、陶瓷等粉末,通過粘接劑在一起成型。這種技術的有點在于制作速度快,價格低廉,然而成品的強度較低。1995年,ZCorporation獲得麻省理工大學的許可,利用技術來生產3D打印機。
•1996年,3D Systems、Stratasys、ZCorporation分別推出Actua 2100、Genisys、Z402,第一次使用了“3D打印機”的稱謂。
•2005年,ZCroporation發布SpectrumZ510,這是世界上第一臺高精度彩色3D打印機;同一年,英國巴恩大學的AdrianBowyer發起開源3D打印機項目RepRap,它的目標是作出“自我復制機”,通過3D打印機本身,能夠制造出另一臺3D打印機。
•2008年,第一版RepRap發布,代號“Darwin”,能夠打印自身50%的元件,它的體積僅一個箱子大小。
從這段發展歷史中,我們可以看出,隨著3D打印技術的種類變多,3D打印機可選的原材料范圍也在變廣,從樹脂到塑料到陶瓷到金屬。然而,最重要的是,3D打印機的價格在下降,1999年3D Systems的SLA7000要價80萬美元,而公司今年年初推出的Cube要價僅1299美元。而且,Cube性能不低,不僅支持彩色打印,還支持無線連接,免費提供設計軟件,讓平板電腦發揮設計的潛力。除了3D Systems這樣老牌的3D打印機生產商以外,一些新興的3D打印機生產商也把目標放在“低價3D打印機”上,比如2009年成立的Maker Bot,它的產品就只有1749美元。不僅如此,最近創立的Soldoodle所生產的3D打印機僅499美元(Basic版)。
而在Kickstarter上,出現了售價僅為300美元的3D打印機Makibox。個人電腦的普及,也讓3D打印機的價格下降。回顧前文中SLA-250的外觀,我們會發現它就是一個工作站,不僅包括了負責將物體打印出來的3D打印機部分,還有負責設計的電腦部分。在1988年,電腦的價格不像現在這般便宜,也不如現在這般普遍,將3D打印機連同3D打印機一起賣給客戶,是當時合理的選擇。然而,時至今日,電腦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而且性能有了長足的進步,3D打印機不必連同電腦一起賣給客戶,價格自然得到了降低。此外,以往價格高昂3D設計軟件也有越來越多的價格低廉的替代品,有些甚至是完全免費的開源軟件,比如123D、Open SCAD、Tinker card。這些因素都讓3D打印成本得到降低。
隨著3D打印機的成本越來越低,圍繞著它所提供的服務也越來越多。最典型的,就像參加CES2012的Sculpteo,它允許用戶上傳或直接在網站設計3D草圖,然后公司將物體打印出來之后,再快遞到用戶的手中(Sculpteo還有商城等其它服務)。最近幾年關于3D打印的消息層出不求,它的使用范圍越來越廣。比如:
•3D打印的原材料擴展到金、銀以及強度極高的鈦,還有不銹鋼;
•德國Voxljet制造了尺寸為4mx2mx1m的3D打印機;
•Cornell大學嘗試利用3D打印機直接打印出食物出來;
•Exeter大學的研究人員,制造出以巧克力為原材料的3D打印機;
•哈佛大學的實驗室開發可以實現生物細胞打印的設備;
•德國Fraunhofer Institue利用3D打印技術將血管給打印了出來;
•Loughborough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正在嘗試讓混凝土成為3D打印的原材料;
•Organovo開始研究如何利用3D打印機來打印人體器官。
總結以上的趨勢,那就是3D打印技術的部署成本越來越低,以現在的價格,幾乎每個人都可以擁有一臺3D打印機。而隨著選材范圍越來越廣,3D打印機可制作的物品越來越多,從汽車、飛機零件,到食物,到人體器官等等。加之如今網絡的發達,每個人都能夠成立一個像Sculpteo這樣的網站,按客戶需求,個性化定制物品,讓“社會化制造”成為可能。
印聯傳媒轉載自必勝網
相關閱讀:創友集團盛邀牛云老師論道
牛云老師親赴西安為印聯顧問班學員中標快印現場指導培訓
雙“十一”到來之際,快印客雙“一百”活動更給力
十月,我們一起畢業——印聯傳媒西安快印培訓班圓滿結束
印聯傳媒獨家報道群英相聚共賀印友盛大開業
印聯培訓為西安快印企業開啟創新營銷新篇章
本站聲明:本網站除標注來源【印聯傳媒】之外,其余文字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進行刪除!編輯部聯系電話:0755-8268 2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