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聯傳媒內容摘要】“數字閱讀終會取代傳統報刊,紙質報刊和膠卷、唱片一樣會成為奢侈品”,社交雜志應用的Flipboard創始人麥克麥丘認真地說。他的眼中流露出一絲感傷,但更多的則是對數字化閱讀時代的憧憬Flipboard要做的就是創建一個數字閱讀平臺,整合《時代周刊》《衛報》《經濟學人》等上百份報紙雜志以及更多的網絡媒體內容。而麥克麥丘在硅谷的辦公室里,放滿了各種報紙雜志。他對傳統紙質報刊的質感留戀不舍,卻又在親手打造新數字閱讀時代。
對出版行業來說,這是最壞的時代,也是最好的時代。報紙發行量持續下滑,廣告收入顯著萎縮,互聯網的免費資訊無處不在,大批報紙先后倒閉,出版行業走到了轉型的邊緣。但與此同時,數字閱讀也給傳統出版業帶來了新的機遇,誰能抓住變革先機,誰就能熬過眼下的出版寒冬,等到未來的春天。
出版業經歷寒冬
美國報業協會(簡稱NAA)的數據顯示,美國報紙行業2011年的廣告收入已從2005年的494億美元下滑到239億美元,萎縮了一半以上,降到了60年來的最低點;而發行收入從2002年開始就始終徘徊在100億美元左右。這意味著美國報紙行業收入在6年內下滑了43%。
具體來看,去年上半年美國印刷廣告支出同比下滑了9.17%,而唯一的亮點是網絡廣告支出同比增長9.29%,但增速與上年同期持平。而且網絡廣告收入目前僅占美國報業收入的14%。網絡廣告收入增長還無法抵消報業整體廣告收入的下滑,美國報業的失血還在繼續。
更為嚴重的是,從1999年開始,各個年齡層讀者不斷下滑。尤其是25歲至34歲以及35歲至44歲兩個年齡層的主力讀者,從2002年開始就持續下滑。2007年至今,美國已經有270多家報紙關張倒閉。
唇亡齒寒。美國勞工部的數據顯示,目前美國新聞從業人員的平均年薪為43588美元,甚至還低于建筑工人的43870美元,而普通電工的平均年薪則是58860美元。低廉的薪酬待遇留不住高素質的采編人員,除了《華爾街日報》等主流全國性報紙,地區性報紙面臨著嚴重的人員流失問題。
付費是把雙刃劍
目前美國報業主要收入仍然來自于發行,但報業發行收入從1990年開始就不斷萎縮。25個最大都市所在報紙的發行量下滑狀況最為嚴重。互聯網免費內容是報業發行收入下滑的直接原因,越來越多的讀者習慣于從網絡獲取免費的資訊,而非訂閱印刷版報刊。
面臨發行量下滑的局面,一些主流報業正在努力嘗試數字內容的付費訂閱。但付費訂閱同時也是一把雙刃劍,報紙需要保持一個微妙平衡:付費訂閱會帶來收入,但不可避免地會導致讀者量下滑,網頁點擊量萎縮還會挫傷廣告收入。
在付費訂閱方面,《華爾街日報》和英國《金融時報》等定位專業讀者、具有優質內容的媒體顯然引領了行業潮流。這些報紙的數字付費模式包括:網頁版、平板電腦和智能手機,適用于不同的閱讀人群,用戶可以在免費閱讀若干篇報道之后,自己選擇付費組合。
而對于非專業報紙,采用付費模式則面臨著失去讀者的風險;沒有專有特色內容,讀者就會轉向更多選擇的免費網絡媒體獲取資訊。英國《泰晤士報》在對網絡內容收費后,1個月內市場占有率從4.4%下滑至1.4%,徹底退出英國新聞類網站前十位。
新付費閱讀模式
標準普爾在去年的《美國出版業報告》中表示,出版商會繼續致力于提高網絡收入,改進支出結構,增強盈利能力。那些更快轉型數字內容的報業公司將獲得更好的發展空間。《華爾街日報》《紐約時報》等傳統報業豪強則是引領這一大潮的行業領頭羊。
《華爾街日報》網站自1996年上線以來一直采取收費模式,并始終是全球付費用戶最大的新聞網站。但付費用戶多年來一直保持在100萬人左右,始終沒有明顯增長。這種情況在蘋果iPad發布后出現了轉機。新聞集團CEO默多克透露,iPad上市后第一年,就給《華爾街日報》帶來了200萬美元的收入。
平板電腦和智能手機帶來了新的閱讀平臺,也帶來了新的收費模式。目前《華爾街日報》《紐約時報》等收費閱讀模式都采取了網站訂閱、平板訂閱和手機訂閱的收費套餐,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閱讀習慣選擇閱讀平臺。
《紐約時報》網站在多年免費閱讀之后,從2011年再度開始收費。美國主要地區性報紙《洛杉磯時報》《舊金山記事報》也紛紛推出了自己的收費計劃,而平板電腦都是他們訂閱模式的重要一環。
谷歌與蘋果差別
對出版商來說,蘋果與谷歌似乎就代表著天使與魔鬼。多年來,出版業一直對網絡搜索巨頭谷歌有著復雜的情緒。一方面,他們需要谷歌的搜索鏈接來提升自己網站的流量,推動網絡廣告收入增長;另一方面,崇尚免費開放的谷歌讓他們的付費模式無法推行,優質內容無法轉化為收入。
今年1月,默多克在Twitter平臺上炮轟谷歌,認為谷歌提供諸多未授權的內容鏈接,是盜版領軍人物。默多克對崇尚“免費開放”文化的谷歌的反感由來已久,他多次炮轟谷歌提供媒體內容鏈接,通過賣廣告賺取利潤。默多克還威脅在《華爾街日報》網站上屏蔽谷歌搜索。
但另一方面,出版業又將蘋果視為自己的騎士。《華爾街日報》與《紐約時報》都與蘋果關系密切,默多克與蘋果前CEO史蒂夫·喬布斯(SteveJobs)是多年好友,而iPad發布會上展示的新聞網站就是《紐約時報》。喬布斯曾對《紐約時報》表示,蘋果的收費平臺是推動《紐約時報》走出當前困境的最好助手,他相信iPad會成為未來的主要閱讀平臺。
而Flipboard的麥克麥丘則為出版業描繪了另一種模式:Flipboard為諸多報刊提供iPad渠道,以近似于“翻頁”的用戶體驗吸引數百萬的讀者量,同時將廣告以傳統圖片模式置入閱讀過程中。他的思路很清晰:Flipboard想搭建一個廣告主與出版商之間的橋梁,然后按照比例與出版商分成廣告收入。
轉型的只是載體
《紐約時報》上周表示,從4月份開始用戶每月免費文章瀏覽量將從目前的20篇減少至10篇
該報還表示,網站付費用戶數量已經增至45.4萬人。在數字化轉型方面,《紐約時報》已經走在了行業前列,他們去年有26%的廣告收入以及17%的總營業收入來自網絡。
報紙雜志的最大支出是什么?不是記者編輯的人力成本,而是發行費用,這其中包括了印刷、汽油和卡車等支出。蘋果新iPad的Retina顯示屏清晰度已經達到了印刷級別,而傳言蘋果即將發布的新Macbook也將全面配備Retina顯示屏。如果當前出版業全面轉向高清數字閱讀的話,那么他們可以節省將近三分之一的支出,增加的預算可以用于提高媒體從業人員待遇,生產更多精準優質的媒體內容。而他們的廣告收入則可以通過網頁、iPad應用以及Flipboard這樣的閱讀平臺來實現增長。
而數據提供了這種可能性,研究機構Forrester的數據顯示,2010年全球不包括iPad的電子閱讀器銷量為1030萬部,而2011年達到了2410萬部,還保持著105%的年增長率。而去年蘋果iPad全球銷量則是3500萬部,iPad系列總銷量達到6100萬部(包括新iPad的300萬部)。
另一方面,美聯社(AP)等28家媒體在今年1月創辦了媒體權利(NewsRight)組織,意在追蹤媒體新聞在網絡上的轉載和非授權使用情況,通過法律渠道追索版權費。這是出版和媒體行業聯合對抗谷歌為代表的免費互聯網,創新盈利模式的新嘗試。
最后,引用全球編輯協會的《宣言》:編輯行業要繼續進行試驗和創新,移動網絡、與用戶的聯結、個性化、地方化新聞、數據支撐的新聞以及富媒體,這些就是新聞業未來的關鍵。
或許,不久的將來,天真的孩子會問“為什么報紙(News paper)這個詞中會有紙(Paper)?”隨著新數字化閱讀時代的到來,未來的報刊會全面轉向數字化,通過數字渠道獲得更好的營收和利潤。改變的只是載體,而新聞的精神永遠不會改變。
印聯傳媒轉自慧聰網
相關閱讀:第185期印聯培訓學員分享專題
柯達破產保護與數碼印刷專題
富士施樂 施樂還是“施惡”
國家商務部加收進口相紙反傾銷稅
北京將在2012年再授予70家印企綠色印刷認證
文化產業發展推動趕上新聞出版業實現騰飛
日本印刷市場將持續萎縮
國際巨頭聚焦中國 微軟將大手筆投資中國
本站聲明:本網站除標注來源【印聯傳媒】之外,其余文字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進行刪除!編輯部聯系電話:0755-8268 2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