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聯傳媒網訊】近日消息,陽光印網融資1100萬美金(齊心文具投資),這是繼上市公司長榮集團的長榮建豪之后的又一個云印刷概念的平臺與資本的合作。網絡印刷炒作了很多年,雖然在印刷層面沒有實質性的進展,但是資本之手卻是頻頻揮舞。筆者自2007年開始研究網絡印刷,也在2009年推出了中國第一個B2B的在線自助設計系統,看到本次陽光印網的項目介紹,核心項目也是自助設計,不免有了動了筆桿子的沖動,借助兩會的“互聯網+”的“強”風,針對中國網絡印刷市場的未來之路,初探一下網絡印刷的下一個風口在哪?

早期的云印刷概念,基本上還是拼版的翻版,建立幾個印刷基地,依托原來的拼版體系做低端印刷品的競爭,記得2012年有一個客戶找我做一套拼版系統,我了解之后告訴他,拼版沒有出路,因為目前的拼版意味著劣質的紙張,縮水的數量,低劣的油墨以及幾乎沒有的服務,不知從何時起,低價格綁架了中國的印刷業,很多印企為了訂單不惜一切手段,因此有了福建千帆倒閉的一系列印企倒閉浪潮,這些企業很多都是拼版的代工廠,極低的利潤加上接單團隊(某種意義上講,拼版也號稱網絡印刷)的資金占壓,最終壓死這些印企的最后一根稻草就是現金流。
“互聯網+”兩會“強”風下的“互聯網+印刷”,未來真正的風口在哪里呢?筆者認為八個字:分眾連鎖、跨界紙媒。
網絡印刷(或者所謂的云印刷),不是簡單的網絡訂單以及分單技術,如果產品沒有價值,互聯網手段改變不了印刷行業的命運。筆者認為,其核心是其終端產品,印刷品的網絡屬性,也就是說,未來印刷行業的核心價值是開發具備網絡屬性的印刷品,而網絡印刷或者所謂的云印刷只是實現這一功能的渠道,云印刷本身的價值是為了具備網絡屬性的印刷品更便捷的借助于互聯網實現訂單歸集和生產,它只是一個渠道,不是商業模式,更不是可持久的盈利模式。
網絡時代以及電子閱讀的不斷滲入,大部分人認為,印刷品會逐漸消亡。事實上,的確是很多的印刷品、期刊、雜志在迅速的減少,但是,同時一種新型的印刷品正在崛起,那就是跨界紙媒。筆者研究的跨界紙媒,是可以幫助客戶成交的印刷品,不僅僅自己產品成交,還可以借助消費場景的關聯關系,達成多廠家商品的跨界營銷。跨界紙媒是經過互聯網技術植入的印刷品。在互聯網的推動下,承載著傳統企業品牌宣傳的印刷品一旦實現“互聯網+”的技術植入,就實現了傳統宣傳印品借助互聯網時代的質的飛躍。印刷品的核心本質是幫助客戶達成交易,至于是通過網絡訂單還是傳統地面店訂單,是人工設計還是網絡設計這僅僅是渠道問題不是印刷行業的核心問題,因此,我們要清晰地了解,網絡印刷的核心依然印刷,而印刷的核心是生產符合客戶需求,能夠幫助客戶達成更多交易的印刷品,傳統印刷企業的升級改造不是換一個高大上的互聯網外衣,而應該是產品的“互聯網+”思維的升級換代。
中國的網絡印刷一直被誤導。
傳統印企不改變產品核心價值的理念,披上互聯網外衣也于事無補,只會浪費投資,雪上加霜。
我想這就是筆者反復強調的“守正出奇”。
相反,最近筆者看到的歐洲互聯網應用的工業4.0,反倒覺得這才是真正的從產品核心價值出發的互聯網解決方案。
印刷品未來的訂單來源只會有兩個渠道:地面店和互聯網,而地面店一定不是印刷廠,未來的印刷廠就是加工基地,印刷廠的接單門市會和數碼快印店整合,這也是筆者2009年開始提出的理念:中央廚房+衛星店+社區店的印刷品連鎖運營模型。
地面店+互聯網+地面店是印刷行業的連鎖業態
印刷品+互聯網+印刷品是印刷行業的產品模型
印刷品+客戶+地面店+互聯網是印刷行業的商業模式。
某種意義上,這就是印刷行業所創建的與客戶互動的O2O模型
這應該就是筆者理解的云印刷的下一個風口。
不管怎么樣,互聯網+來了……
不管你信不信,印刷品+互聯網的時代還是來了……
印刷網絡化、印刷品網絡屬性、印刷流程網絡化……
看著車窗外漫山遍野的翠綠,春天來了……
牛云親筆

圖文快印行業資深專家牛云老師
牛云簡介:數碼快印行業創新營銷思維推動者與踐行者
紙媒營銷理論奠基人
數碼快印行業資深導師
北京大學“數字印刷與圖文快印創新管理與營銷”課題組首席專家
中國數碼快印店分眾連鎖理論奠基人
數碼快印行業萬店分眾分銷模式創始人
快印客掌門人
本站聲明:本網站除標注來源【印聯傳媒】之外,其余文字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進行刪除!編輯部聯系電話:0755-8268 2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