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聯傳媒網訊】“臺風來了,豬都會飛。”這句話大家肯定都不陌生,近兩年基本上成了各大高校、mba、各類講師及營銷大家的口頭禪,問及大家出處,肯定都會說是雷布斯的至理名言,其實不然,這是一句古老的西諺,意思是說,機遇來了,誰都可以有所作為。這句話,強調的“臺風”,即機遇、機會,包括形勢、思潮或者風氣等,統(tǒng)稱為“時”或者“勢”,即“時勢”。

現在好多商業(yè)案例都在拿這個來解釋小米為什么會成功,為什么會有這么快的發(fā)展速度,其實大家沒有關注,時勢就是一個成長環(huán)境,大家的機會都是均等的,為什么只有雷布斯成了英雄?品牌策劃人林海亮認為,雷布斯具備至關重要的兩點,識勢和借勢,也就是說雷布斯識勢:知道臺風什么時候來(基于雷布斯多年的互聯網經驗以及兩家上市公司的操盤經驗,準確把握行業(yè)的競爭態(tài)勢),而且善于借勢:知道臺風口在哪并順利的把自己放到那去(借助大屏手機浪潮,借助蘋果這樣高大上的對手來形成自己的低價競爭優(yōu)勢,實現市場的充分認可),才會有“臺風來了,豬都會飛”。
中國也有一句古話,就是“時勢造英雄”。為什么時勢能造就英雄?品牌策劃專家林海亮認為至少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迫于形勢,不得不另謀出路;這也很符合中小企業(yè)創(chuàng)業(yè)的競爭環(huán)境基本上不用奢求藍海,全是紅海,二是獨具慧眼,看到形勢的未來走向,或順勢而為,或推波助瀾。也就是說物極必反,凡是到了絕路就是轉機該來的時候,小米的突圍、蒙牛的火箭速度、小肥羊的羊帝國、蒙草抗旱的小草計劃,全部是基于此,識勢、借勢實現企業(yè)的快速發(fā)展。
那么,剛才也有提到,識勢也即趨勢,大小企業(yè)都在,也就是說都有感知,為什么只有小米、蒙牛、小肥羊、蒙草實現快成長,這也是我們今天探討的關鍵問題,也就是說臺風來了,我們怎樣把自己放到臺風口上,這才是關鍵。
這就涉及到一個勢能聚集和轉化的過程,中小企業(yè)多屬于創(chuàng)業(yè)階段,面臨的問題就是市場不知道,消費者不了解,沒有人敢于嘗試的認知問題,所以品牌策劃專家林海亮一直說做品牌就是建認知,鬧信任,一切品牌活動都是圍繞這點為始終才對,那么如何快速建立認知,如何快速建立信任,品牌策劃人林海亮又說不懂得借勢你將寸步難行,為什么?
因為市場很難接受新事物,人們很難改變原有的認知,人們接受新鮮事物的模式是從比較開始的,也就是和原有認知的事物作參照,作比較來認識新事物,到了新產品這就更加關鍵了,這樣就是第一輛車出來的時候為什么會說:一輛不用馬拉的車,來說明便捷的作用,如果沒有馬車的認知,乳業(yè)巨頭蒙牛是特別善于借勢的典型,剛出來就說自己要打造乳業(yè)第二品牌,實際上是1160名,就是靠著全國人民都知道第一是同城的伊利,但是全國人民還沒有一個公認的乳業(yè)第二,蒙牛就是借助伊利的第一認知,來建立自己的第二認知,從而快速整合了全國的經銷商,把自己的蒙牛冰柜用很少的錢的鋪到大街小巷。
人們很難快的建立新的認知,一個新的產品,新的品牌如果不借助人們已知的力量,很難快速的確立自己的屬性,甚至根本無法存活和發(fā)展下去,因為人們更愿意相信已有認知,那么對于創(chuàng)業(yè)者,新產品如果打開局面,善于借用已有認知來確立品牌屬性就顯得至關重要,我們再來看看這些廣告,你就會更加相信這一點:
請到我們草原來---蒙牛第一句廣告語(借助大草原的天然認知,草原的牛奶更香醇,打開認知的局面);
不占小料涮肥羊---小肥羊的差異化認知(與其說是差異化認知,還不如說小肥羊也是借助草原的羊更好的來的直接,小肥羊也是借助草原的大認知,打贏了與調味火鍋的行業(yè)仗);
經常用腦,多喝六個核桃(中國人自古認為核桃有補腦功能);
深圳的電子產品和內蒙古生產的電子產品,不用說品牌,基本上一看產地銷售結果就已經定型了,肯定是購買深圳的多,當然反過來說內蒙古的食品和深圳的食品,結果也是肯定的,因為內蒙古的感覺更天然……
一個好的廣告,一個好的策劃,其實更多的都是善于找到市場認知的感知點。用市場已有的認知勢能,在實現快速溝通、快速建立認知信任的目的,可以說,生活中到處都是“勢能”。
網傳的段子:
北京人說他風沙多,內蒙人就笑了;內蒙人說他面積大,新疆人就笑了;
新疆人說他民族多,云南人就笑了;云南人說他地勢高,西藏人就笑了;
西藏人說他文物多,陜西人就笑了;陜西人說他革命早,江西人就笑了;(
江西人說他能吃辣;湖南人就笑了;湖南人說他美女多,四川人就笑了;
四川人說他膽子大,東北人就笑了;東北人說他性子直,山東人就笑了;
山東人說他經濟好,上海人就笑了;上海人說他民工多,廣東人就笑了;#
廣東人說他大款多,香港人就笑了;香港人說他二奶多,臺灣人就笑了;
臺灣人說他想獨立,全中國人民都笑了。
這就是認知,這就是勢能,也是我們做產品,做品牌,做策劃必須要關注的重中之重,作品牌是要達到讓消費者更快的相信,用熟悉的環(huán)境和手段來溝通,順勢而為,借勢造勢,比如王老吉,找到怕上火之后,就開始從火鍋店,燒烤店開始推廣,這也是在借勢。
那么勢能,在自然界和社會中普遍存在,我們要把他運用在我們的營銷過程當中。同時檢查自己,有沒有在營銷執(zhí)行中犯錯,從而避免造成一種損失。由于人們用已知推導未知,當你是一個新人、新產品的時候,你就是人們眼里的未知。在這個時候,你說什么,做什么,一點也不重要,你就是那個人群中的1%,當99%的人認為天空是紅色的時候,你所謂的“堅持真理”毫無意義。
作為新產品,新企業(yè),新品牌,成長的過程,就像是一個不斷努力獲取話語權的登山人,只有當你爬過一座座高山,你才有機會讓別人聽見你的聲音,好比馬云在沒有影響力時一直在講的一個段子“比爾蓋茨說,互聯網將會改變人類的方方面面”,通過比爾蓋茨的影響力來達到社會,媒體和大眾關注互聯網的目的。
那么做品牌應該怎樣給自己借勢呢?
1、 勢能在哪里?
找到有勢能的人、名稱、環(huán)境、甚至是一句話、一個觀念、一個場所等。說得簡單點,就是一切對你自己的定位有利的“已知信息”。這個已知信息,最好是顯而易見的,人人都知道的,并且有號召力的。它可以是一個名字,一種觀點,一個事件等。所以,做品牌不要總是擔心自己沒錢請明星代言,或者沒有大咖幫助你們,因為現實生活中,勢能無處不在,不一定非要依賴“人”。
再舉一個品牌策劃人林海亮親自參與的一個案例,內蒙古有一家園林綠化公司叫和信園綠化,在綠化行業(yè)做得十幾年,一直不溫不火,每次只要有南方的綠化公司參與招投標更是尷尬至極,你肯定要問,為啥呀,因為剛一報名字,基本上就淘汰了,因為經辦人更原因南方的綠化公司更加靠譜,你想呀,園林綠化,給人的是啥印象,要么設計好,要么植被好,也就是說要不你有花花草草,要不你用高大上的設計規(guī)劃,內蒙古很顯然都不具備這樣的認知,干旱和沙漠高原,本來植被就少,設計更不用提拉,已被認為是每天騎馬上下班,住氈房吃手把肉的地方,根本就不會有好的設計規(guī)劃人才,這就是區(qū)域的認知,這就是根就不好,沒辦法,基本上一眼望去沒機會了,當然如果一切都是那么的一帆風順就不用策劃人啦,策劃就是要找到認知的支點,找到認知的勢能所在,俗話說的好,壞事的另一面就是好事,既然大家都知道內蒙古的風沙大,干旱少雨,這個事實,我們就拿這個說事,那內蒙古的植被是不是都具備節(jié)水抗旱的特性,一調研,基本都認可這個事實,那么我們的第一件事就是改名字,從和信園改為蒙草抗旱,直接將差異特色和盤托出,就將抗旱節(jié)水的故事,找到了認知的勢能,塑造品牌形象走上正確的方向,接下來要做的時將這個認知讓市場接受的和更加信任,就是提供信任狀,緊接著公關事件的緊密配合,致電聯合國倡議設立節(jié)水抗旱日,成立抗旱植被研究院等等,都是圍繞節(jié)水抗旱溝通,現在,蒙草的影響力大家基本都熟悉,通過不到4年的品牌經營和管理,取得了如此高大上的成就,你肯定又在說那得花多少錢呀,其實不是錢的事,你看到蒙草做了多少廣告了嗎,沒有,全部是公關事件,所以不是做品牌就必須花大價錢,小企業(yè)做品牌,要想花小錢辦大事那就要四兩撥千斤,借勢造勢,關鍵是不要干高富帥的事,高富帥基本上都是干了教育消費者事,在普及,在填鴨,讓消費者接受他本來不那么認為的事情,這個基本上很難,比如霸王涼茶,比如肛泰口服液,比如紅塔木門等等。
成功的品牌,就是做別人眼里成功的事情。借勢,就是借一切有利于自己定位的認知,前提是自我定位清晰。
2、如果本體不能改變,那么到低勢能環(huán)境中去。
中國有句古話,寧做雞頭不做鳳尾,跟這個原理很像。前面第一點是講,如何給自己增加勢能;第二點則是講,如果情況真的糟糕透頂了,你覺得你這輩子也就這樣了,仍然可以改變,就是你去低勢能的環(huán)境去。如,美國某公司在美國銷售不出去的先進設備,拿到中國來賣,則產生優(yōu)勢。你覺得你能力一般,你可以到能力更差、更普通的人當中去,也能形成優(yōu)勢。比如做電商,當淘寶已經白熱化的時候,微信上做得還不多,你可以轉移到微信來做,這也是優(yōu)勢。一些在沿海滯銷的貨物,拿到內地來,仍然很潮。
對于個人來講,有句話很樸實,揚長避短。一定要用自己的長處去到人們的短板中,亮一亮自然就形成了自己的優(yōu)勢。
3、如何給勢能做加法、關聯法、對立法等?
給勢能做加法是每個創(chuàng)業(yè)者的必修課,否則誰理你呢!獲取勢能是一種行為,不見得都要花錢。
關聯法。恒大——我搬運的不是地標水,是3000米的高山水。潛在關聯的是農夫——大自然的搬運工。
至于明星代言,也算是一種關聯,關聯的是明星的公信力,知名度,但現在明星公信力下降,已經沒有勢能。所以,現在靠明星來動銷是很難很難的。那些經常曬名車、曬酒店照、曬旅行、曬各種高大上的,基本也是關聯法。
對立法,用得不多,因為很考手藝,如果處理不當,則可能成產生負面效果。如:對罵的加多寶和王老吉。在這個過程中,兩者雖在對罵,卻相互借勢,反而那些和平共處的企業(yè)卻莫名其妙的消失了。所以,網上傳著一個段子,老大和老二打架,老三不見了。因為勢能沒有了。
沒有勢能,沒有關注度,品牌就冷了。如,果凍——我要喜之郎。做到了果凍中最牛逼的品牌,但因為追隨者太少,品類沒有勢能,所以冷卻了。這也是在給創(chuàng)業(yè)者提醒,用未知表達未知,都是創(chuàng)業(yè)者經常犯的錯。很多創(chuàng)業(yè)者追求新奇特,搞的很古怪的產品,其實推廣起來很難。因為沒有勢能,品類和品牌太冷。
再講最后一點,就是選擇一個有勢能的環(huán)境或者渠道或者領域。這就是傳說中的:站在風口,豬都會飛的原理。
在某些有勢能的環(huán)境,你是個傻子也能成功。這是個事實,但是有個前提是你得具備的:識別它是不是有勢能的能力。比如傳統(tǒng)的商場,已經失勢了,你就是個天才,估計也很難在那里賣出天價。
自己的努力,有點像是步行。每個人尋找勢能,都像是給自己找了一條好船或者好飛機。跟對一個領域、一個老板,就會像坐船、坐飛機一樣,省力不少。他們會給你更多的能量和速度。
本文由印聯傳媒小新編輯整理
本站聲明:本網站除標注來源【印聯傳媒】之外,其余文字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進行刪除!編輯部聯系電話:0755-8268 2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