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聯傳媒網訊】本來準備閉關專心寫《互聯網+社群方法論》這本書,但是無奈自已定力不夠,不堪江湖紛擾,有些話不吐不快。自從《七大社群鐵規,秒殺一切粉絲群》發布后耳根就未清靜。其實在寫文章之前,我就預測會觸及一些人的既得利益,但是沒想到反彈如此激烈。部分友商是直接封殺+棒喝,部分友商冷嘲熱諷說我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當然也有一些友善的同道中人,好言相勸,說沒必要捅破那層窗戶紙,都在一個圈子混飯吃,把里面的貓膩都抖出去,以后大家見面多尷尬。
由于大家都看到社群模式帶來的滾滾紅利,因此,誰也不想錯過社群這班車。當然反應最快的還是培訓市場,什么構建社群三部曲、社群運營七步法之類的培訓課程應運而生。如果你問我如何構建社群?說實話,我也不懂。但這就好比美食家,如果你讓他炒一道菜,他未必能有那些特級廚師炒的色香味俱全。但是一道菜端上來,這道菜到底如何,從哪些維度去品鑒,這一點美食家是懂的。
在這個焦慮與浮躁并行的時代,每個人都行色匆匆都在滿世界找方法,都在喊要干貨,要落地,不要跟我講道啊概念什么的,爺沒工夫跟你玩虛的。正是這種浮躁的情緒滋養了那些社群速成培訓班的蔓延。我自認為自已絕非聰明人,因為有些問題我也未必能想徹底,但我喜歡琢磨聰明人,看看他們說了什么、做了什么、做的怎樣、怎么做到的。我想不明白,但能看明白,看明白了咱就跟著那些聰明人走,不就完了,還折騰啥。
日本唯一健在“經營四圣”之一空手創造兩個世界五百強的稻盛和夫在《活法》書的第二章明確指出“從原理原則出發考慮問題”。從方法、工具出發,往往一個方法只能解決一個問題;從原理·原則出發,則可以解決一系列的問題;而從原點出發,就可以解決所有的問題。
那么原點是什么呢?原點就是人與社會、人與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持續發展的哲學認知。原理原則就是從原點出發衍生的保障不偏離原點的行動準則。稻盛和夫的原理原則就是把“作為人,何謂正確?”作為一切事物的判斷基準。他認為事業的“原理原則”不是公司的利益或面子,而是看怎么做對社會和世人有利,為消費者提供優質的產品和服務才是企業經營的根本。
現代管理之父德魯克在60多年的職業生涯中只研究一件事,那就是人類社會何以能夠正常運行?任正非認為“華為是不是互聯網公司并不重要,華為的精神是不是互聯網精神也不重要,這種精神能否保證企業活下去是最最重要的,華為的一切工作都要以創造價值為基礎。”
到此,我們大致可以得出判斷一個組織的標準,就兩條,1、創造價值2、持續運行。由此可得一個社群的原理原則,就是為了誰?提供什么?現有模式能否持續?憑什么可以持續?任何社群,只需要這四條原理原則去測量,保證一覽無余。為什么我敢在《七條社群鐵規,秒殺一切粉絲群》文中抨擊那些看上去如日中天,動輒聲稱百萬級別、估值十幾個億的粉絲群。就是因為我始終看不明白他們到底要把那幾百萬粉絲帶向何方?或者憑什么你可以把他們送到理想的彼岸?
當然我也不是那種簡單到只以現象論成敗的人。我只看你到底為了什么?也就是佛經里講的不忘初心。如果以現象論成敗,為了巴勒斯坦民族解放事業奮斗一生的阿拉法特是失敗的,因為至死都沒有實現中東和平。但這絲毫不影響巴勒斯坦人民對阿拉法特的無限崇敬和愛戴,他是巴勒斯坦人民心目中的民族英雄。如果以現象論成敗,印度最偉大的政治領袖圣雄甘地是失敗的,因為至死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之間的宗教矛盾和教派沖突依然錯綜復雜。但人們尊稱他為印度國父。同樣的偉人還有很多,馬丁·路德·金、曼德拉、國父孫中山等。所以拜托那些號稱百萬級的粉絲領袖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捫心自問,你到底是為了這幫人還是為了自已?可以騙粉絲,但你騙不了自己的內心。
中國人民大學博導包政老師用30年的時間研究管理之父德魯克、營銷之父科特勒后認為營銷的本質不僅僅是為了實現交易或者實現商品的價值,而是要奠定持續交易的基礎,持續深化供應者與需求者的一體化的關系。如果你真正看懂了這一條,立馬就抓住了社群的精髓,同時也看明白市面上那些百萬級粉絲群背后的陰謀。現在絕大部分所謂的社群幾乎都是把社群作為一種營銷手段。開誠布公的跟大家說一聲,有哪個粉絲群不是為了實現商業交易和商品價值?有哪個粉絲群在為奠定持續交易的基礎下功夫?有哪個粉絲群是在持續深化一體化的關系?誰不是想立馬變現,趕緊圈一把錢再說。一體化關系從本質上決定了不是你越來越土豪,而粉絲卻依然停留在屌絲層面。而這也正是前不久觸發某百萬粉絲群會員粉絲鬧事的導火索。
2014年7月3日,習近平主席在韓國首爾大學發表演講“以利相交,利盡則散;以勢相交,勢敗則傾;以權相交,權失則棄;以情相交,情斷則傷;唯以心相交,方能成其久遠。各位認真想想那些百萬級粉絲群到底是在以心相交還是以利相交或者以情相交?這也就是為什么我堅信《互聯網+社群的終極態是心聯網》。不管現在那些粉絲群有多大,至于他們能存活多久?大家心知肚明,看看歷史教科書那些比粉絲群不知要大幾十倍的團體,如今安在哉。所以對于社群運營的關鍵就是能否源源不斷的為大家創造價值,能否持續的建立和深化一體化的關系。
印聯責編:星星
本站聲明:本網站除標注來源【印聯傳媒】之外,其余文字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進行刪除!編輯部聯系電話:0755-8268 2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