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聯傳媒網訊】3D打印還在路上,很多人還對其持觀望態度,盡管業內異常熱鬧,有種欲改變制造業模式的態勢,但進入生活應用似乎還需要一些時間。而新技術總是以超乎我們預見的速度發展,正如智能穿戴在一夜之間從科幻片中走出并走入了我們的生活中一樣,4D打印也是如此,在我們還沒有預見的時候一夜之間便進入了我們的視野。

關于4D打印我們需要一些基本的了解,在我們最為熟知的概念中普遍認知是2D打印,也就是在平面上打印,比如打印個文檔、文件、圖紙、照片之類,也就是X、Y的構成維度。而到了3D打印,通俗的理解就是在X、Y維度的基礎上增加一個Z的維度,就構成了三維立體。但到了4D打印,所增加的維度不僅是X、Y、Z所構成的立體維度,而是在這些維度之外再增加時間維度。簡單理解,所謂4D打印就是在一個立體維度的基礎上,再增加一個維度,就是時間。
2D、3D、4D,看起來像個等差數列,實際上就是每一級增加了一個D,即打印出來的物體增加了一個維度(dimension)。如果說2D是X、Y;3D是X、Y、Z;那么4D則是在X、Y、Z的基礎上增加了T。這就意味著4D打印融入了時間,4D打印就是打印出可以隨時間變化而改變的物體,而這種改變我們可以理解為自我組裝。
目前,國際上對于4D打印的理解主要是基于麻省理工大學一個叫NervousSystem的工作室所開發的一套4D打印系統Kinematics的試驗,那些3D打印出來的鉸鏈式三角小模塊,在一定的外在介質下,可以在特定的時間自我組裝成各種不同結構的物體。
當然,我們也可以理解為變形金剛將真正走入我們的生活,不過這種自我組裝并不是憑空想象出來的,其原理就是將這種通過時間而要形成的改變在打印時直接打印在原型材料的模型中。
NervousSystem為此專門為Kinematics制作了一套模型設計軟件,通過這套軟件進行4D打印的模型設計。會進行模型設計只是4D打印的起步,除了事先設計好的模型之外,想要讓基礎打印的原型實現自我組裝成型,一定要借助于外在的介質,或者可以理解為“催化劑”。在麻省理工的自組裝實驗室所提出的4D打印概念中,所采用的這種“催化劑”是水。
通過預設定的模型,而后將3D打印出來的材料扔到水里,各個小模塊接合點被水浸入后,就會按照預先設定的位置進行伸展或彎曲,自動完成最后整個組裝過程,這是麻省理工關于4D打印最為直觀的一項試驗演示。
而其中有幾項非常關鍵的要素,一是材料能夠具備“時間”的認知;二是觸發自我組裝的“催化劑”也就是介質,不一定只能是水,根據不同的打印材料,也有可能是光、熱、聲音、震動、氣體,甚至是電子觸發。
盡管目前4D打印還只是處于概念階段,并且能夠支撐或者說具備時間認知能力的材料還很少,但科技的發展在出現苗頭后總會以驚人的深度裂變。如果說3D打印改變的是制造業生態;那么4D打印改變的將是整個商業生態。
最簡單的例子就是宜家將會被改變,未來,當我們擁有一臺4D打印機,在家里或是特定的地方打印幾層材料,我們只要放在陽臺給它洗個澡,過一會兒,一個書桌就自動組裝好并呈現在我們眼前了,我們不再需要親自動手組裝。因此,4D打印所帶來的不僅是材料的革命,更是商業生態的革命。
本文由印聯傳媒小新編輯整理
本站聲明:本網站除標注來源【印聯傳媒】之外,其余文字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進行刪除!編輯部聯系電話:0755-8268 2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