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聯傳媒網訊】“微信紅包”火爆引發新一輪移動支付大戰,對此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互聯網金融研究員曹磊認為,“微信紅包”是移動端互聯網金融產品的成功代表,是互聯網金融開始從電商金融向社交媒體金融進一步升級的標志事件。

一、事件背景
1月26日,“微信紅包”基于微信5.2版本上線,微信“搶紅包”迅速流行,成為微信社交圈的時髦活動。
微信發“新年紅包”只需四個步驟:綁定一張借記卡——填寫紅包信息——微信支付成功——發送給好友/微信群。
二、相關數據
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100EC.CN)監測數據顯示,截止除夕夜,平均每個紅包10.7元,搶了最多紅包的:869個。除夕夜參與紅包活動的總人數達到482萬,最高峰出現在零點時分,瞬間峰值達到每分鐘2.5萬個紅包被拆開。
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100EC.CN)監測數據顯示,從除夕開始,截至大年初一16:00時,參與微信搶紅包的用戶超過500萬,總計搶紅包7500萬次以上,平均每分鐘領取的紅包達到9412個。高峰時段出現在除夕夜零點時分,前5分鐘內有58.5萬人次參與搶紅包。
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100EC.CN)監測數據顯示,2012年移動支付業務處于蓄力發展階段,處理移動支付業務21.13億筆,金額1811.94億元。2013年移動支付市場規模預計超過8000億元。
三、分析師觀點
“微信紅包”火爆引發新一輪移動支付大戰,對此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互聯網金融研究員曹磊認為,“微信紅包”是移動端互聯網金融產品的成功代表,是互聯網金融開始從電商金融向社交媒體金融進一步升級的標志事件。
曹磊認為,“微信紅包”影響廣泛,具體體現在以下四方面:
1、節日營銷增加品牌效應
發紅包是中國春節傳統,財付通與支付寶借機推出紅包場景可謂時間巧妙、籠絡人心;而與支付寶錢包點對點的討紅包相比,微信紅包將習俗、社交、游戲融為一體,具有娛樂性、趣味性,更適合春節氣氛,使微信支付井噴式發展。
2、用戶優勢布局移動支付
微信紅包火爆的殺手锏是“寄生”在擁有6億用戶群的社交平臺上;騰訊微信弱在支付端強在關系鏈,通過“社交+支付”的模式,使其在同質化產品中脫穎而出,將大量“小伙伴”籠絡于微信支付行列,助其獲得眾多移動支付新用戶,促使信息流變成資金流。
3、資金沉淀增加企業收益
盡管微信支付聲稱沒有資金沉淀,沒有中間賬戶,但依然存在眾多沒有被領取的紅包及沒有被提現的紅包,這將促使微信積累眾多沉淀資金,大數據下的資金流動可見一斑,短暫滯留必將為騰訊帶來厚利。
4、移動端布局或將“秒殺”阿里IPO估值
阿里與騰訊在理財、打車等移動支付領域中持續“火拼”,此次紅包大戰騰訊可謂大獲全勝。阿里上市尚無定論,而PC轉向移動端則受微信極大威脅,移動支付領域受制致利潤增速放緩,IPO估值深受影響。
馬云對此形象地譽為“珍珠港偷襲”后美正式對日宣戰,那么紅包大戰過后“二馬”比拼火力必將升級,我們拭目以待。
對此,曹磊還表示,“微信紅包”凸顯出微信支付較大潛力,但還需理性看待,騰訊想在支付領域占據高地為時尚早。
此外,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還認為:
1、假冒紅包或致資金盜刷
“微信紅包”變現需必須綁定銀行卡,紅包的“含金量”將使銀行賬戶、身份證信息等個人信息面臨泄露危機,且此前有用戶收到假冒紅包,若紅包內含有木馬程序則將面臨賬戶被盜風險。目前隨著移動支付客戶端增多,保證客戶端的風險控制才能搶占互聯網金融有利地盤。
2、場景單一或曇花一現
目前微信支付只接入了12家銀行,而支付寶接入的銀行近180家。且支付場景僅有理財通、手機話費充值、彩票、紅包、打車等十個,在產品與功能上遠沒有支付寶繁多,支付寶涵蓋用戶經濟生活范圍更廣,搶紅包熱度褪去后的微信支付若無新動向,必將只是曇花一現徒留曾經無限風光。
3、社交基因是“雙刃劍”
移動互聯網時代,把握80、90的需求,便能抓住未來市場。微信紅包證實憑借良好的用戶黏性及年輕群體對新產品的熱衷度一炮而紅,但社交重在其開放性,而支付則注重隱私,矛盾的背后是騰訊遠無法用微信支付來攔截阿里在移動端的入侵。
本文編輯/印聯小黑
本站聲明:本網站除標注來源【印聯傳媒】之外,其余文字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進行刪除!編輯部聯系電話:0755-8268 2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