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聯傳媒內容摘要】出版界人士認為,隨著數字出版的大發展,中國傳統出版業份額比重逐漸下降是趨勢,但基于國內未被滿足的巨大社會閱讀需求量,傳統出版業在一定時期內仍會穩步增長。
從“讀紙”到“讀屏”,電子書以及平板電腦、手機等手持終端給人們的閱讀帶來既經濟又便捷的享受,幾千年的閱讀傳統正在被迅速發展的數字出版業所改變。
由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組織實施的第九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顯示,2011年中國數字化閱讀呈現明顯增長勢頭,網絡在線閱讀人數同比增加11.1%;另有27.6%的被調查者用手機來閱讀,同比增加4.6%。
中國大型網購平臺京東商城今年2月推出數字閱讀平臺LeBook,商城CEO劉強東說,目前平臺已開發制作10萬多種電子書目,每天能接到幾萬訂單,明年底計劃將書目擴充至30至50萬種。
在第22屆書博會上,記者發現幾乎所有的傳統出版社都開發了數字化平臺,涵蓋內容也從簡單的電子書出版到多媒體應用的開發、數據庫以及綜合性平臺的建設。
數據顯示,2006年至2010年,中國數字出版產業總產出從213億元增長到1051億元。
“近幾年中國數字出版產業每年增長都超過60%,預計這個趨勢還將持續。”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副署長閻曉宏說。
業內人士說,數字出版的基礎是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因此與歐美發達國家相比,中國數字出版產業仍處初級階段,尚未出現像國外亞馬遜、谷歌、蘋果等集團化數字出版平臺。
中國出版集團公司中版數字設備有限公司經理韋巍說,國內數字出版目前大多各自為政,以電子書為例,制作平臺、發布格式都不一樣,而標準化是限制數字出版發展的重要因素。
此外,目前國內數字出版領域猖獗的盜版現象使讀者付費閱讀的習慣還未形成,數字出版消費市場還很小。
劉強東說,電子書盜版幾乎零成本,迫使公司把精心制作的正版電子書的價格壓到最低,所以很多數字出版方并未真正有實際的贏利點。
技術支撐薄弱、標準化缺失、數字出版未形成穩定贏利點等因素使中國目前并未真正建立起數字出版產業鏈。
韋巍說,數字出版帶來的根本改變是形成從書籍出版和發布、電子書購買、閱讀、打印等一條龍服務,把出版成本壓至最低,為作者、讀者提供一種全方位數字化出版服務,國內的數字出版產業離這一步還有距離。
數字出版業是傳統出版業進入網絡時代的必然產物,卻也沖擊著傳統出版業。對此,閻曉宏認為,傳統出版業的消亡過程會很漫長。預計最先退出傳統出版領域的將是傳統報刊業,圖書仍有生命力。
“目前社會閱讀的需求量還沒被滿足,所以傳統出版業的份額占比雖逐漸降低,但在今后5年期間仍將穩步增長。”他說。
多家傳統出版社負責人也表示,數字出版是未來的趨勢,所以企業必須提早介入,但目前并沒有過多投入,其利潤在總收入中也很微弱,當前傳統出版仍是主營業務。
印聯傳媒轉自中部印刷網
相關閱讀:第187期印聯培訓分享專題
柯達破產保護與數碼印刷專題
富士施樂 施樂還是“施惡”
牛云老師精彩積分制講解讓學員們獲益匪淺
第187期圖文快印企業精英教練營圓滿落下帷幕
張雙儒:2012印刷市場將繼續保持兩位數增長
分析:印企應當如何應對數字印刷轉型
本站聲明:本網站除標注來源【印聯傳媒】之外,其余文字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進行刪除!編輯部聯系電話:0755-8268 2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