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聯傳媒網訊】2014年數字印刷業可謂是飛速前進,快速地占領了越來越多的領域。許多傳統的印刷企業開始逐步向數字印刷轉型。越來越多的行業話題開始涌現,下面小編將為您解析在數字印刷業中最熱門的四個話題。
轉型文創印刷觸角無限延伸
據《2014中國文化產業年度發展報告》顯示,2013年中國文化產業增加值達2.1萬億元人民幣,約占GDP比重的3.77%,對社會經濟的拉動作用進一步加強。這給正處于發展瓶頸期,與文化產業有著千絲萬縷聯系的印刷行業以重要啟示,向文化創意產業進軍也成為印刷企業轉型的一個重要風潮。
中國文化產業發展集團公司打造的“新華1949”首都文化金融產業集聚區、“人民美術”文化園和“百花”設計園等文化創意產業園,以及廣東力嘉創意文化產業園、江蘇鳳凰新華創意產業園皆是創意產業園模式的代表。
憑借行業經驗積累和掌握的藝術資源,雅昌文化集團和北京圣彩虹文化藝術發展有限公司從傳統印刷成功邁向了文創產業。
另有一些印刷企業在文創產業發展道路上積極挖掘自身在產業鏈上的整合能力,借助新技術實現產品和服務的延伸。如北京華聯印刷“云映像”文創中心;上海印刷集團通過3D打印技術制作藝術復制品;北京印刷技術研究所為當代畫家、畫廊提供定向書畫作品限量收藏復制等。
文化改革是國家力推的發展重點,文化產業的產業地位也不斷得以明確,傳統印刷企業采用新技術、拓展新思路,對接文化產業,實現文化創意與現有印刷業務的有機融合,必會讓豐富多彩的文化產品成為印刷企業新的增長點。
傳統印企轉戰數字市場或成“新常態”
首先,傳統印刷設備供應商進軍數字戰場的動作頻出,年初海德堡宣布的“數字印刷轉型戰略”,以及曼羅蘭與富士施樂宣告聯手……
再縱觀2014年的國內傳統印刷企業,虎彩在一年之內在東莞、紹興落成了兩個數字印刷基地;江蘇鳳凰傳媒已將其按需出版業務由黑白高速噴墨設備升級至彩色高速噴墨設備;2012年方正與新華傳媒集團所達成的以“云出版服務平臺”為基礎的“POD(按需出版)”足跡已行至河南新華。
此外,在剛剛結束的2014“科印杯”亞洲數碼印品大獎賽中,也吸引了如深圳裕同、南京愛德、重慶金雅迪、北京炫彩時代等多家知名傳統印企積極參與……似乎無論是傳統設備供應商還是傳統印企,涉足數字印刷領域已成業界“新常態”。
按需出版開啟出版業新時代
目前國內多數印刷企業對于按需出版還持觀望態度,而一些大型集團企業已開始“試水”按需出版。
鳳凰出版集團于2012年建立了亞洲第一條全連線連續噴墨POD生產線,2014年11月又安裝了柯達Prosper6000。中國教育圖書進出口有限公司2014年引進柯達Prosper1000作為其圖書按需印刷的中堅力量。2014年7月,上海當納利印刷有限公司宣布建設數字印刷生產中心。2014年10月,惠普為中國出版業市場量身打造的第四臺單色噴墨輪轉印刷機T260正式落戶虎彩……
2014年7月,全國首個《書刊卷筒噴墨按需印刷推薦標準》(試行本)發布,旨在引導并推進書刊類出版物卷筒噴墨按需印刷生產的發展。
此外,近幾年一些數字印刷民營企業也在積極拓展自身的圖書按需出版業務。比如鄭州今日文教,從2007年開始陸續與出版社合作,從樣書做起,目前按需出版的黑白印量已經占到其數字印刷總印量的一半。北京七彩京通于2011年從商務快印轉型至圖書數字印刷,目前已與70多家出版社達成合作。
云印刷未來發展期待利好
快印客云平臺的目標就是讓每一個人都擁有一個帶有圖片編輯功能的圖片管理網站,任何人可以通過該網站的圖片以及電子相冊功能分享給自己的好友或保存,如果需要打印珍藏,就可以通過云平臺的B端尋找離自己最近的加工點制作圖片冊或照片書。應用商店不斷開發的模板會刺激消費者不斷地消費購買,因為生活影像的種類極其繁多,永不枯竭。在傳統印刷受移動互聯強烈沖擊的大環境下,云印刷似乎成為一針強心劑,為中國印刷業注入了新的活力,引領印刷企業向互聯網方向轉型。
觀之國外,美國著名網絡印刷公司Vistaprint2014財年營收超12億美元;美國網絡印刷軟件開發商PrintUI合作廠商超過50家;海德堡、惠普、柯達、富士施樂、愛克發、EFI等數字印刷供應商紛紛推出網絡印刷解決方案。
小編觀點:云印刷發展前景被普遍看好,但理智來看,目前國內市面上的云印刷企業多處于持續投入階段,其市場效果仍有待進一步觀察。
印聯傳媒責編: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