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聯傳媒內容摘要】如果現在你還只迷戀淘寶,那么你就out了。社交網絡變營銷市場,如今,微信“朋友圈”已經開始了“逆天”的營銷模式。快快加入“圈子大軍”的行列吧。

投資與理財記者 Mia
在微博率先敲開“微營銷”的大門后,微信的崛起,瞬間將網絡營銷升級,“朋友圈”里的“微商機”也讓普通的上班族嘗到了財富的甜頭。本著“低門檻、低成本、互動性”等高強度的優勢,微信的“圈子營銷”模式席卷大眾。
低成本是“微營銷”主流模式
記者從2011年3月開始使用微信,算得上是第一批元老,也是看著“朋友圈”從最初的心靈溝通到現在的各種銷售信息,一路走來。比起淘寶,微信營銷更具針對性,且容易形成口碑相傳,買賣成功率較高。最關鍵的一點是,微信添加好友無上限,因此這就為生意的擴大帶來無限可能性。
無本代理成為“微營銷”主流模式。大部分賣家并沒有實體店鋪,而是從批發市場直接拍照上傳,或是從上級“微賣家”手中直接轉圖到自己的“朋友圈”,接到客戶訂單后,再去進貨發貨。除了花些時間和精力,基本沒有任何經濟成本。
“朋友圈”變個人賣場
趙娜平日里很喜歡玩兒“朋友圈”,自己轉發一些故事或者照片,同時也來了解朋友的狀態。可不知從何時開始,“朋友圈”開始出現商業色彩,從第一條代購海外名牌包包的廣告開始,漸漸的,很多人開始在里面做起小生意。
這讓記者想起自己的一個大學同學,那個時候,她特別喜歡購買奢侈品,為此也常常透支信用卡。可能有了“朋友圈”以后,她就可以把自己不喜歡的奢侈品全部轉賣出去了吧?而且“朋友圈”里幾乎都是熟人,這種二手轉讓的信用度會比較高。這樣一來,既能滿足她的奢侈品的購買愿望,又能利用二手轉讓,讓她賺回一點本錢,從而購買新的商品。
實體店也加入“微營銷”
李穎(80后,進口食品店老板)
記者住在繁華的北京五道口“ 地球村”,由于特殊的地理環境,這里買賣進口商品的人非常多。一家叫“VIVI的店”是我常光顧的,一來二去的,就和店主小穎混熟了。據小穎說,之前店里的生意很一般,后來偶然發現“朋友圈”的商機,就抱著嘗試的心態發了幾條廣告,沒想到反響很不錯,銷量也增加不少。
小穎告訴記者,微信銷售其實很簡單,自己只是在簽名欄放上店鋪名稱,然后通過“搖一搖”或是“附近的人”這兩項功能來添加好友,對店鋪進行推廣。比起淘寶店鋪,微信“朋友圈”節省了大量的運營成本,而且操作難度低,直接用手機給商品拍照上傳就行,不需裝修店鋪或是美化頁面等繁復的工作。搜索附近的人都有距離顯示,這樣離得近的人就可以很方便的到店里來購物。
為了擴大銷售渠道,增加營業額,在熟悉了“微營銷”的運作后,小穎開始發展下線。在“朋友圈”發布招收代理的消息后,果然有一些想兼職賺錢的人迅速聯系小穎。“通過我的朋友渠道,利用自己的身邊資源,完全可以實現銷售目標。”小穎的一個代理Anya說道,她每天只需要把小穎發布的產品信息直接轉到自己的“朋友圈”,然后等待咨詢消息就可以了。有的時候還在自己的微博、論壇發一些消息,僅僅靠手機推廣,她就贏得很大的客戶市場。
“這基本上就是無本買賣,完全不會占用大量時間,不費什么精力。客戶在我這訂貨后,我再去小穎那里交錢、拿貨、發貨。”Anya說。其實,像Anya這樣的上班族投身微信生意的并不在少數。據她介紹,她“朋友圈”里也有很多朋友在做生意,售賣各類產品,連她家樓下的美甲店都利用微信“朋友圈”招攬顧客,一些通過加微信到店里消費的顧客,還可以享受一定的折扣。
空閑時間開“微店”,學習賺錢兩不誤
盧潔(90后,準研究生)
盧潔今年23歲,大學剛畢業,在申請國外研究生。從朋友那里得知開“微店”可以賺錢,于是,在等待入學通知的過程中,就開始試著在“朋友圈”內賣東西,收入還不錯。
她說,家里人都很支持她,因為這幾乎不需要什么投資,也省去了開實體店的門面租金、人工支出,利用自己的碎片化時間就可以做生意。雖然賺不了什么大錢,但是賺個生活費沒問題。
開“微店”不需要自己提前進貨,只要把貨品的照片曬到“朋友圈”就可以。回答一些買家提出的咨詢問題,在收到訂單后,聯系廠家發貨。只有某廠家做特價時,她認為該產品有客戶群,才會進一些貨囤在家里。不需要特別的時間,不需要固定的地點,也不耽誤學習工作,很方便。
上班族投身“微銷售”
Mia(85后,雜志社記者)
在文章完成前,記者也加入了“微營銷”大軍。由于最近迷上s a ls a,所以就想在工作之余,兼職賺點學費。雖然對“微營銷”有些了解,但要自己真正來做,也不是一件易事情。
首先在開始“小生意”前,銷售什么是最重要的一個問題。要想在這里賺到錢,就得有自己的特色。我的特色就是——純進口,所有的東西都是預訂,再從國外發回,但是需要等的時間就略長。
生意開始一周,運作得還可以。由于“朋友圈”里都是熟人,所以對我的信任度也很高,接到了5筆訂單,這讓我小有成就感。同時,我也學習了小穎的銷售模式,搜索小區附近的人,添加好友。這些人中有一些通過瀏覽我的“朋友圈”購買產品,但比起本身微信里好友的購買率,這些人的購買率就很低。我覺得,主要原因還是在于誠信度,因為微信畢竟不像淘寶,買家可以看到店家的誠信度、好評率,因此陌生人不太敢于下手。
售后維權難,買家態度不一
張蕊(85后,辦公室文員)
蛋蛋(80后,外企小白領)
作為“85后”,張蕊接受新事物非常快,她認為,隨時都能通過手機接收、咨詢自己感興趣的商品信息很好,很方便。不久前,她還和同事們一起團購了小背心,售價比市場上要便宜兩塊多。“別看一件只便宜兩元,10件就是20元,大家湊在一起買,能省好幾百元。”對張蕊來說,微信購物讓她多了一種“私人定制”的獨特購物感覺,買賣雙方可以通過微信,一對一交流。
與張蕊的態度截然不同,蛋蛋坦言自己對“微賣家”持觀望態度。“其實,像微信朋友圈的營銷方式,我還是喜歡的,因為它可以把我碎片化的時間利用起來,吃飯、等人、坐公車的時候,都可以拿著手機看看朋友圈,省去了逛商場的麻煩。”但是,蛋蛋也有自己的顧慮,怕殺熟,更怕出現售后問題。“微信朋友圈具有高度的私密性,基本上都是你的朋友或是熟人。”蛋蛋認為,“朋友圈”的私密性造成他根本無法看到非共同好友的留言,沒有評價參考,完全依靠觀看圖片來揣摩產品質量,不太靠譜。
從微信購買,沒有類似支付寶這樣的第三方保護,錢直接打給賣家,心理上覺得少了一層保障。如果出現產品質量問題,或是收款后買家沒有收到貨,如此等等一系列的售后問題,解決起來就不是特別容易。也有買家稱,由于大多數“微賣家”都沒有實體店,就談不上經營資質。這些不確定的因素其實也為買家們增加了很多消費風險。如果可以有一些行之有效的監管辦法出臺,適當監管一下,可能會讓消費者更放心。
本文由印聯傳媒小新編輯整理
本站聲明:本網站除標注來源【印聯傳媒】之外,其余文字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進行刪除!編輯部聯系電話:0755-8268 2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