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聯傳媒內容摘要】隨著數碼印刷技術的發展和沖印、打印市場的衍伸與細分,快印行業開始迅猛的發展。面對日漸明朗的行業前景,多數快印店在購置數碼設備時表現的信心十足。然而目前快印行業主流設備被國外品牌壟斷的情況直接造成了行業門檻高,經營壓力大等種種困境。近年來,國內快印店在朝著品牌化發展的同時也開始漸漸走出設備盲目投入的誤區。
近年來流程,數碼印刷技術的發展可謂一日千里,從最初的富士施樂一統天下到如今的惠普、柯達、佳能、柯尼卡美能達、普馳等百花爭妍,HP Indigo、柯達NexPress、富士施樂iGen、佳能imagePress C7000……一款款標榜著“媲美膠印”的生產型數碼印刷設備不斷刷新著速度、質量和產能等各參數,看得人眼花繚亂。而快印店的老板們似乎也較上了勁兒,比賽似地引進新設備質量控制,但一段時間后,部分企業卻發現高額投資的設備根本不能物盡其用。那么,設備投資過程中都有哪些誤區?在選購和使用設備的過程中應該注意些什么?如何能讓自己高額投資的設備真正物盡其用呢?快印行業門戶網站印聯傳媒分析各方數據,為快印行業數碼印刷理出幾大設備投資誤區:
誤區一:對數碼設備本身性能缺乏了解,盲目追求大而快
2004~2006年,數碼印刷技術逐漸得到了客戶的認可,快印行業迎來了發展的高峰,眾多生產型的高端數碼印刷設備被推向市場模切燙印壓痕,部分快印企業之間也興起了一股盲目攀比之風,更大型的設備、更快的速度、更高的印刷質量甚至更令人驚嘆的投資都成了快印店老板們競相追逐的目標。然而引進了這些大塊頭的設備之后,有的發現設備的產能遠遠超過了自己業務量,大多數時間都“吃不飽”;有的發現設備的功能雖然很全,但是自己的經營業務有限飲料包裝,很多功能都用不上甚至根本不會用,設備利用率極低。上百萬元的設備,每個月不菲的折舊費,逼得一些企業不得不降價保量,以求挺過難關糊盒,擾亂了正常的市場秩序不說,企業也因此元氣大傷。
誤區二:硬件至上,缺乏核心競爭力排版
這里的“硬件”專指數碼印刷設備,所謂“硬件至上是指快印企業把絕大部分資金投入到數碼印刷設備上,對于數字化工作流程軟件、印后加工設備、人員培訓等方面的投資卻非常少《中國印刷藍皮書》,缺乏核心競爭力。數碼印刷的重點在“數碼”二字,和傳統印刷相比,其對IT化程度和人才的要求更高,同時,隨著近年來數碼印刷品價格的不斷下降德魯巴,印后加工逐漸成為數碼印刷企業的重要利潤來源。但部分企業卻是將先進的設備作為提高競爭力的砝碼,認為只要有了這棵“梧桐樹”就一定能招來“金鳳凰”。反觀國外,聯邦快遞金考憑借強大的物流體系,通過數字連接系統將“按需印刷”與“運輸速遞”兩部分無縫交換地連接在一起;全球知名的圖文服務提供商ARC開發的圖文管理系統PlanWell可完成文檔管理的各個環節,他們在快印和圖文領域都占據了重要的位置拼版,但依靠的決不僅僅是先進的數碼印刷設備。
誤區三:和設備供應商前期溝通不充分,簽訂的合同存在漏洞
與傳統印刷設備不同,目前大多數數碼印刷設備在使用過程中都采用全保服務模式,無論是使用的耗材還是設備的零配件都必須依賴設備供應商,這就使得設備供應商在保證設備正常生產運行的過程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醫藥包裝,如果前期沒有選擇更負責、更專業的供應商,就很容易因后期生產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產生糾紛,勞神費力,損失重大。
同時,記者在采訪中也發現標簽,目前市場上幾乎所有的數碼印刷設備都沒有標明具體的使用壽命,部分設備雖然注明了最高可以打印的張數,比如宣傳時注明某款設備最多可打印1000萬張,但是第500萬張的印刷質量和第1張是否一致,設備供應商卻不會主動透露。而在簽訂全保服務合同時印刷市場,供應商通常也只注明了享受全保服務的時間,但很少會有合同注明在全保期內設備的印刷質量應該達到怎樣的標準,可能出現的結果就是簽訂了5年的全保合同,3年后設備的印刷質量就不再滿足要求,最后不得不找設備供應商以舊換新食品包裝,設備的折舊成本大大增加。
對于國內快印行業來說,產能過剩是一大弊端,之前盲目購置的大型數碼設備沒有得到相當的市場支持,在增加了快印店的經營成本同時也誤導了經營者的營銷思路,片面的以高產能去換低價格,削弱整個行業利潤最終影響了市場的發展。近年來,個性化印品市場得到了充分的發展,隨著全民DIY理念的推廣,國內快印店在走出設備誤區的同時直接跨入了個性化印品市場中,快印店發展大有可為。
印聯傳媒guer整理
下一篇:提高打印機速度的幾大妙招
本站聲明:本網站除標注來源【印聯傳媒】之外,其余文字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進行刪除!編輯部聯系電話:0755-8268 2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