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聯傳媒網訊】據央視調查,眾多廣告竟然以“打包”的方式公然“殺”進英語課本,并且一路順風被送到了學生手中,某些人的嚴重失職被暴露無遺。而在這種失職背后,極有可能還藏有權錢交易的貓膩。

早在2011年,教育部辦公廳發布的《義務教育教科書編印規范》就明確規定,教科書內不得有廣告內容。按理說,禁令之下,對教材的印刷、發行、使用負有監管責任的相關部門,特別是各地教育行政部門,理應睜大眼睛,認真履行自己的職責,發現異常,應立即采取果斷措施予以叫停。果真如此,各類廣告是絕對不可能出現在教科書中的。
當今是市場經濟,各類廣告滿天飛,甚至給人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諸多煩惱,但又無可奈何。畢竟是法無禁止既可行。但是,如果廣告涉嫌違法,尤其是進軍中小學教科書就令人難以容忍了。據央視調查,眾多廣告竟然以“打包”的方式公然“殺”進英語課本,并且一路順風被送到了學生手中,某些人的嚴重失職被暴露無遺。而在這種失職背后,極有可能還藏有權錢交易的貓膩。建議相關部門立即介入,嚴查細排,厘清責任,并要給予嚴查重處,千萬不能讓此不正之風毀了下一代。
我們知道,少年兒童是祖國和家庭的未來和希望,引導和培養他們健康成長并不只是學校和家長的事,而是全社會的職責,誰也不能置身事外。我們中許多人雖然已經步入青壯年甚至老年,但是,幼時讀書課本上的優秀文章依然耳熟能詳,由此可見,教科書對人的成長影響是多么的巨大。因而,教材里面出現廣告,對孩子的價值觀會產生影響,對孩子來說,尤其是年幼的孩子分不清哪些是廣告,哪些是教材上編寫的內容。如果我們放開廣告,那就不一定能保證科學性、正確性和真實性,也會對我們教學活動產生一些干擾。必須引起高度重視,確保這方凈土。
令人遺憾的是,2013年,湖北教育廳給學生采購了320萬冊盜版的《學生新華字典》,差錯率達到萬分之二十,是國家規定標準的20倍,相關責任人被追責。今年9月,哈爾濱驚現劣質教材,錯誤百出,但正版7.5元,盜版的要9.99元。現在廣告又進入了初中英語教材。真到了讓人是可忍孰不可忍的地步了。因此我們呼吁,對此必須采取零容忍,做到發現一起,嚴處一起,決不能姑息遷就。并且要拔出蘿卜帶出泥,對廣告發布者、監管失職者、出版商等都應追究責任,給予嚴處。并立即更換教材,以把負面影響降到最低。要查得讓其膽戰心驚,罰得讓其心疼。以形成高壓線,讓人不敢違規、不愿違規才好。
同時,我們學校、家長、社會各界都要進行全方位監督,讓此類現象成為過街老鼠,人人喊打,沒有立足之處,只有這樣,才能確保教育這方教書育人的凈土,促進孩子健康成長,將來擔負起建設祖國的重任。
本文由印聯傳媒小新編輯整理
本站聲明:本網站除標注來源【印聯傳媒】之外,其余文字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進行刪除!編輯部聯系電話:0755-8268 2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