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聯傳媒網訊】目前數字印刷已經成為傳統印刷企業關注的重點,傳統印企紛紛試水數字印刷,盡管仍然有成功者,但趨勢已成。
對于傳統印企,轉型數字印刷最大的難點是如何混合經營不同業務。傳統印刷單一活件印量大、金額高,而數字印刷單一活件印量小、金額低,在一個系統內協調兩種截然相反的業務非常難,兩套人力和兩套系統的管理必然是令人焦頭爛額,要么有主有次,要么分開。在傳統印企轉型數字印刷時,以下經驗或可借鑒。
1.逐漸從以傳統膠印為主過渡到數字印刷為主
廣州艾利包裝和東莞永洪是運用這種模式最為典型的企業。此外,小膠印在政府文印采購的逐漸減少也是數字印刷替代傳統印刷的例子。這類傳統印企是業務和成本決定設備采購,其對于國內外行業發展的動態會時刻保持密切關注,并根據業務特點逐漸明確哪些活件上傳統印刷機,哪些活件上數字印刷機。
2.將數字印刷作為營銷工具
這類傳統印企并不指望數字印刷業務能夠賺錢,而是通過其來凝聚業務。例如,南京開心印做傳統專版印刷時,由于短單較多,引進了小森C61數字印刷系統+小森KCS色彩管理軟件,為客戶實現一站式服務,不增加專門的人員和場地,僅在設計制版部門增加了一項客戶服務內容,提高了運營效率。
3.用數字印刷設備提高效率
印刷電商和合版印企專注于印刷效率的提升。國內相當數量的合版印企如天津長榮健豪等,通過引進數字印刷設備與傳統印刷設備相配合,實現最優化的印刷產能配置,使得每個活件都能有根據具體情況而制定的最優化的生產方案,再結合精益化的生產管理,使得企業的整體生產成本和效率大大提升。
4.前店后廠的混合印企
有一些中小型傳統印企采購數字印刷設備后,采用前店后廠的形式,重心逐漸轉移到數字印刷上,這些傳統印企一般在大城市的門市房,有一兩臺四開膠印機,船小好調頭,業務轉型沒有太大的營業額壓力。
真正具有創新能力的傳統印企畢竟是少數,大部分傳統印企還是循規蹈矩。傳統印企缺少的不僅是數字印刷設備,更需要顧問式的銷售和服務。從這些例子可以看出,真正困擾傳統印企上數字印刷設備的不是錢也不是人,而是業務方向。只要錢能賺得回來,錢緊張可以貸,缺人才可以招或者培養,但是怎么才能賺到錢呢?如果沒有清晰的客戶群和發展目標,上再好的數字印刷設備也解決不了目前業務不足的問題,因為企業最好的競爭力是自身盈利能力強、現金流好。設備更新,三年一變的快速折舊,使得傳統印企要么小錢投入嘗試,要么集中精力全身心投入,都不是一個容易的選擇。盲目上設備往往會使得數字印刷設備投資后續無力,找到客戶痛點的投入才有價值,從這個角度看,數字印刷業務方向選擇的重要性遠大于設備投資。
印聯責編: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