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聯傳媒網訊】美國印刷市場的發展直接關系到全球印刷格局,而剛剛從大衰退中擺脫出來的美國印刷企業在當前形勢下會有怎樣的發展?德魯巴印刷展上相關專家對此作了解析。近年來美國印刷市場呈衰退狀無論是從業人員每月3000人的遞減還是印企數量的逐年下降,都昭示著美國這個全球最大的印刷市場在萎縮。然而這并不意味著前途一片灰暗,2012年,預期美國印刷市場產值將達1470億美元。
美國的情況其實并不都是壞消息,印刷業經濟形勢自三年前“大衰退”探底之后已經開始呈現連續增長的態勢,今年業界的產值預估可達1470億美元,但印刷企業少了,由1998年的37,673家下降到了今年的28,285。
Nappi特別指出了一點,那就是從大衰退中生存下來的企業并不像以前那樣重度依賴“印刷”本身,2009年以來行業增長的絕大部分其實來自印企的輔助或增值服務,其在產值中的比重占到了15%左右,“純印刷本身能夠打平就不錯了”。
愈演愈烈的印刷行業基礎技術更新換代已經是顯而易見,對NPES而言,他們的重點卻依舊是樸實的:如何將設備賣出去?早在2007年,協會就已經開始倡導將數碼印刷設備與傳統印刷機分開來銷售,幾年過去了數碼的市場份額一路走高,傳統的份額則是 “彼長此消”。 NPES只提供到了2010年的數據,其中數碼彩色印刷設備的銷售額約為11.9億美元,這占了當年所有銷往美國印刷公司設備的總額的70%。
Saggiomo的DG3公司同時具有傳統印刷和數碼印刷的能力,但他相信總有一天數碼印刷加上配套服務會讓平版印刷變得“無足輕重”。許多印刷企業很難接受這個,但更令人痛苦的是印刷廠再也不能用“我能印多少,我能印多快”作為賣點來吸引買家了。
印刷企業應對GDP增長疲弱和“封凍的資本市場”最好最持久的辦法就是改進和增強技術核心競爭力。即使拋開糟糕的經濟環境不講,如今大部分的媒體用戶都會更加注重電視(排名第一)和電子通道(上升中,排名第二)而不是印刷。但印刷企業不能被動坐等,看看周圍現在的媒體生態環境:智能手機,平板電腦,這就是一個讀圖的時代,企業必須主動改變去適應這些。但只是依靠傳統手段,多發些郵件、將產品做得更加精益求精什么的是沒什么作用的,“無轉換率”,于事情之解決“南轅北轍”。
“我們永遠要接進生意,而不是把生意推出去”, Saggiomo說道。這意味著我們要學會使用所有的媒介手段,甚至包括象“手機捆綁”(特點一傳十、十傳百)這樣的技巧,來為客戶創造價值,達到目的。同時也必須再造銷售團隊,轉換思路,改進方法,“再不是那種有關系就有生意的時候了”。
然而有些東西還是不會變的,“現金為王”法則就是,金融機構仍然掌握著許多印廠的生殺大權,“銀行盯著你呢”。 Saggiomo提到了不久前紐約市的一個例子,當一間身家8千萬美元的商業印刷企業失去了銀行信用之后,“一夜垮塌”。
Nappi最后講了未來兩年內美國印刷市場可能出現的積極因素和負面因素,以此作為演講的總結。正面積極的因素是:
美國GDP增速會在2.5%-2.8%區間運行,雖然印刷業的增速未必能達到這個數值,但大的經濟環境不太壞總是一件好事。
印刷企業數量總體瘦身使得熬過嚴冬的企業能夠分享到比以前更多的份額。
制造業從海外的回歸能夠將一些曾失去的印刷生意帶回來。
新興產品市場,例如印刷電子產品和3維印刷會帶來新的機會。
投資資本較前一段時間活躍,雖然印刷企業仍然列在銀行愿意供應貸款企業名錄單中靠后的位置。
以下是負面、需要提高警惕的一些因素:
美國的郵政服務行業處在危險的狀態,而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的印刷品正是經由這個行業經手操作的。
對印刷不公平的看法,認為印刷工業對環境不友好。
印刷品市場繼續被電子媒體侵吞蠶食。
Nappi也對Saggiomo關于銷售團隊改造的觀點作了補充,他認為只有20%的人接受重新培訓后可以勝任未來的工作,這意味著印刷企業必須將眼光轉向其它領域去尋找適合的人才。
印聯傳媒轉載自慧聰網
相關閱讀:第186期印聯培訓分享專題
柯達破產保護與數碼印刷專題
富士施樂 施樂還是“施惡”
北京開始實施全國首個綠色印刷工程
分析2012年國內熱敏打印紙市場的發展
按需印刷促成方正與新華傳媒達成合作
印刷設備供應商的數字印刷轉型之路
本站聲明:本網站除標注來源【印聯傳媒】之外,其余文字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進行刪除!編輯部聯系電話:0755-8268 2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