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聯(lián)傳媒】印刷業(yè)經歷著由量變到質變的發(fā)展。
目前的凹版印刷機的速度已達到250m/min~350m/min,甚至更快,對配套的油墨提出了非常高的性能要求。
我們知道,在正常的印刷過程中,由于樹脂在成膜過程的最后階段往往會因墨的絲頭過長,從而減緩了干燥時間,也就是說阻滯了溶劑的正常快速釋放,會直接影響到包裝印刷速度的快慢、質量的優(yōu)劣。直接的影響就是包裝印刷工效、生產成本,還有與承印物的初期粘附性能的好壞。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往往用墨膜能否被粘膠帶粘貼拉脫分離來判斷粘附性能。有時候,這種分離拉脫故障的出現(xiàn),往往會令油墨商煞費苦心。
如何從油墨性能的角度去衡量產品的價值,去改變印刷成品的質量,這是本文所要求探討的主要問題,有不當之處請專家學者多多斧正。
一、溶劑
對于加快印刷速度時油墨的調節(jié),加大溶劑的比例,最好是快干溶劑的比例,這是最直觀的做法。但在印刷過程往往由于原墨的性能限制,無法做很大范圍的調節(jié),另外直觀的一點是往往會導致稀釋劑費用的增大,特別是在石油大幅升價的現(xiàn)如今。
在加大溶劑前必須考慮到該油墨的色濃度是否變淺問題,即在同樣比例溶劑條件下,包裝印刷油墨的粘度也不盡相同。比如加入了30%的溶劑后,要考慮其溶解度、氫鍵力、揮發(fā)速率平衡及表面張力大小等等。一般單從溶劑比例講,下邊三配方各有所長:
配方1:二甲苯9.6醋酸丁酯9醋酸乙酯26.4甲苯55
(其性質為:揮發(fā)率2.94;溶解度8.98;氫鍵力18.18;表面張力26.9;分子量90.55)
配方2:甲苯70醋酸乙酯30
(其性質為:揮發(fā)率2.94;溶解度8.98;氫鍵力18.12;表面張力27.1;分子量90.86)
配方3:甲苯73.3乙酮26.7
(其性質為:揮發(fā)率2.94;溶解度9.05;氫鍵力18.18;表面張力27.09;分子量84.72)
從上述三配方上進行簡要的分析:
1、粘度:配方②粘度高,配方①的粘度適中,而配方③的粘度最低。
2、單從兩種溶劑比較干燥速度:①和②及③干燥速度看似一樣,但仍有區(qū)別。如配方①和③揮發(fā)率相同,但③粘度低,低揮發(fā)干燥要相對快。
3、從成本上比較,③比①成本略高。但③易殘留丁酮的氣味和附著略差于①。
4、綜合效益上比較,配方②成本低,粘度高,附著好,氣味小,溶解度也好一些。但在實際的包裝印刷過程中,油墨成膜時的溶劑揮發(fā)平衡上看,配方①要優(yōu)于②、③,因為多種溶劑盡管在換算上其揮發(fā)率是同樣的,但由于多種(混合)溶劑稀釋油墨而提高了包裝印刷的印刷適性范圍,使印刷廠家有了更寬的溶劑選擇和印刷機械速度的調節(jié)面。
由于單一溶劑在獨立的包裝印刷作業(yè)過程中的揮發(fā)則是由表及里的緩慢揮發(fā)(印刷圖文油墨成膜形成的過程)干燥。
當其印刷油墨的濕墨膜達到一定的界面強度后便會凝固成膜。印刷圖文墨膜的形成過程,相應也減(緩)慢了印刷墨膜的還未來得及揮發(fā)(跑掉)的溶劑,而延長了包裝印刷圖文墨膜的徹底干燥時間(干透),從而在印后用膠帶紙粘貼拉后脫落的現(xiàn)象(故障)出現(xiàn)。
為此,一般的印刷操作工便會選擇分子量小(即粘度小)、成膜快的溶劑稀釋油墨去印刷作業(yè),低分子量的溶劑是剪切印刷油墨絲頭過長的慣用手法。
二、使用蠟助劑
(未完待續(xù))
相關新聞鏈接:多元印刷 國際品質最大化保障客戶利益
膠印輪轉機由五個部份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