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聯傳媒網訊】報紙印刷業務下滑,逼著報業印企必須要盤算著自己未來的路。畢竟一直賺不了錢是活不下去的,“皇帝女兒不愁嫁”那般的報業黃金時代再也無法重回。而報紙印刷業大不如從前到什么程度呢?舉個直觀的例子,2014年全國報紙總印張數減少113.2億印張。
另據報協的統計,2012年有46%的報業印企出現了印刷量負增長,在年印刷量10億印張以上的印企中,有70%的企業印量下滑,遠遠超出2011年的19%。這個數字聽起來就讓人很為報紙印刷企業擔憂。但是看到一些報業印企的轉型之路后,小編似乎覺得自己是杞人憂天了。這就帶大家來看看那些轉型的報紙印刷企業。
1、物流經營
縱觀報業印企的轉型之路,小編發現物流經營對許多印企都是香餑餑。究竟是為啥呢?其實就是這個行業離不開物流。
比如,杭州日報旗下的盛元印務已經建立了以杭州為基地300公里24小時物流配送服務圈。千萬不要小看了這個24小時物流配送服務,它正讓盛元印務在華東地區商業印刷領域的品牌影響力不斷擴大。
《北京青年報》則更為霸氣,干脆直接開了一個物流公司,且目前已有一定規模。這個物流公司主營印刷、銷售紙張、耗材、倉儲等一系列業務,可謂是集印刷與物流為一體。
新華社印務公司則選擇了一條耗材物流經營的轉型路子。但是這個轉型路徑似乎也只是像新華社這種大型報業印企才能走的路。為啥呢?小編這就給大家腦補一下,新華社是國家級通訊社,是黨的輿論喉舌,新華社印務公司在全國各地有100多家報刊代印廠。
而目前咱們國家的印刷耗材經營市場發育目前還很不健全,缺乏有規模、有影響力的代理商。所以如何能爭取到一定的政策扶持,新華社印務公司發展印刷耗材物流業自然是妥妥的。
資料顯示,新華社印務公司開展物流經營一年多,就與十幾家印刷耗材和設備生產企業簽訂了幾十種產品的代銷合同,還與20多家印刷廠建立了銷售關系。
2、進軍包裝印刷
其實報業印企之所以到了不得已要轉型的地步,主要就是因為其業務較為單一。在報紙衰亡的今天,僅僅依靠報紙的印刷自然是行不通的。不少報業印企開始向多元化經營的方向轉型。
進軍包裝印刷也是大多數傳統印企業務擴張的一大目標,尤其是大中型印企,大多借廠房改擴建之機,引進包裝印刷設備,準備大干一場。比如,河南日報報業集團宣布在鄭州市邙山區新征240畝地,計劃投資幾億元發展商業和包裝印刷。
山西太報傳媒印務園區同樣也非常看好包裝印刷,并在2011年成立了國際創意設計中心,把山西名特產品的創意包裝設計與印刷作為主攻方向。杭州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的盛元印務也在2011年正式上馬包裝印刷項目,主打折疊紙盒產品,一年營收四千多萬元。
在此,小編要說的是,對報業印企來說,包裝印刷完全是新的領域,既要有相應的設備投入、人員配備還要有相應的市場和銷售渠道,所以轉型之前要三思而后行。
3、拓寬范圍,物業租賃齊上場
比起進軍包裝印刷這個全新的領域,報業印企拓寬印刷范圍、進行多元化經營則相對簡單些。比如,盛元印務早在2006年就成立盛景科技公司從事印刷輔助設備、印刷機零備件的代理銷售業務,近年來還逐步向設備銷售服務、對外勞務輸出等新領域拓進。
2009年底,盛元印務旗下的“盛元數碼圖文工場”正式開業,主要承接宣傳冊、明信片、相冊、高保密賬單、噴碼報卡等印制服務,運營僅半年便開始盈利。且其商業印刷范疇目前已經從書刊、DM廣告拓展到與印刷相關聯的紙制品。
事實上,還有一個更加簡單可行的轉型辦法,就是物業租賃。報紙印刷的產量大幅下滑之后,報業印企內部造成了大量的場地閑置。尤其是對于那些工廠設在寸金寸土的大城市的報業印企而言,每一寸土地的閑置都是一種極大的浪費。所以很多企業選擇了物業租賃這條較為簡單的轉型之路。
新華社印務公司選擇將其位于北京市黃金地段且毗鄰街面的部分房屋進行出租,據說單是一年的租金收益便可達到一千萬元。京報集團印務中心同樣也是出租了部分廠房,其搬遷的新址廠房只占100畝。
本文由印聯傳媒小新編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