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聯傳媒內容摘要】在《對話電商:微博的三大價值》,里面談到找客戶、形象傳播和做營銷三點。七哥是電商領域的大拿,上個月還在微博里面賣了回書,說的頭頭是道。這回辣哥明白了,拿出嬸嬸愛著微博的還真不只我一人,辣哥還認為,除了電商,微博帶給企業的價值絕不止于此。

首先,微博的傳播價值已經是個不需要證明的問題了,尤其是剛剛過去的3月,昆明恐怖襲擊、馬航飛機失聯、文章劈腿等事件讓大家充分看到了微博的威力。文章凌晨發一條道歉微博,兩個小時就互動87萬次,秒殺天后王菲,甚至比twitter上的“最強自拍照”還牛,說明微博的活躍度還在,而且比以往更高了。
這種熱點事件帶來的全民關注意味著足夠龐大的用戶基數,微博上的社交關系則意味著消費行為的趨同性,這對企業而言非常具備價值。微博上的社交關系中有部分是和身份相關的(如同學、同事、親人等),另外更重要的一部分關系則和興趣密切相關,這是企業更關心的。所謂“人以群分”,微博上一個人購買了某種商品,通過分享就可以讓他社交鏈上的所有人都看到,而這群人的興趣有很大交集,也就意味著他們的消費行為可能更接近。
正是有了這種關系,商家的信息可以通過微博更高效(請注意是高效,而不僅僅是高速)的傳播。傳播的發起者既可以是商家,也可以是買家。在大多數用戶看來,微博沒那么私密,買完東西之后秀一下很正常。從產品機制的設置上,微博也是鼓勵用戶分享自己的各種行為的。如果是商家發起的傳播行為,還可以通過粉絲頭條、粉絲通等工具進行推廣,也就是七哥所說的“做營銷”,使信息的傳播更精準,覆蓋面也更大。
另外,不知道七哥注意到沒有,最近魅族在微博上做的M8最后一次閃購。小米、樂視甚至奔馳都在微博上玩過閃購,不過這次魅族卻玩出了花活兒。無論是預約時1分錢換購魅族Flyme消費券還是搶購當天,所有付款都是在微博上完成的。傳播是營銷的起點,付款是營銷的終點,整個過程用戶都不用離開微博,形成了一個“瀏覽-興趣-下單-支付-分享”的閉環。
可不要小看這個閉環,這絕對讓微博的營銷價值上了不止一個臺階。在微博上做營銷的商家眾多,但以前在最關鍵的購買環節商家都需要將用戶導向別處。要知道增加一次頁面跳轉,用戶流失的幾率就提高10%。現在用戶只要將微博與支付寶賬號綁定,簡單兩步就可以完成購買,體驗顯然是更好的。營銷閉環形成后,企業在微博上不但可以做營銷活動,而且日常銷售也可以通過微博展開,官微就變成了企業自營的電商平臺。
當然,企業也可以在銷售環節將用戶導向其他平臺,從而讓官微只是一個溝通工具。這需要企業有極強的自信,相信粉絲已經忠誠到死心塌地跟著自己走的程度(小米或許可以試試),或者并不在意跳轉過程中流失的用戶。不過這也有一個問題,就是當商家希望用戶在購買之后進行分享時,還需要再次將用戶導向微博。既然如此,何必讓用戶來回折騰呢?
另一個不得不說的服務價值。去年微博上線了粉絲服務平臺,官微與粉絲之間一對一的互動更方便了。最早用起粉絲服務平臺的其實是政府和公共服務機構,比如北京地鐵、肇慶市公安局等,用戶可以通過私信通道發送指定代碼查詢信息,這些官微也可以向用戶推送重要信息。上個月筆者就收到了好幾次北京地鐵發送的故障預警信息,確實很實用。
可以說,企業完全可以整理一套用戶使用過程中常見問題的解決方案,通過自定義查詢的方式讓用戶“自助”解決問題。對于“疑難雜癥”則可以通過私信通道進行一對一的解決。甚至再延伸一步,用戶還可以通過私信預約某些特殊服務(比如上門維修、到店維修等)。當然這有賴于用戶和企業雙方的習慣養成,不過相信這只是個時間問題。
隨著營銷閉環的形成,微博上的消費行為一定會增加,用戶與商家在微博上的互動會更頻繁,也有利于將服務導向微博。實際上現在微博已經是用戶很看重的服務平臺,只不過是以投訴和吐槽居多,商家對用戶在微博上的投訴也很重視,相信這也有利于微博服務價值的提升。
最后還要說回魅族的這次換購。相信預約的用戶在活動開始前都收到了下面這條私信。這也是通過粉絲服務平臺發送的。這種通過私信的推送不會出現在所有粉絲的信息流里,既達到了提醒的目的又不會對無關用戶造成騷擾,無疑是微博的一大進步。
再說遠一點,服務價值的提升有可能成為微博未來的核心競爭力之一。因為相對于信息和消費需求,用戶對服務的需求量大得多,能夠提供服務的主體數量也更多。甚至可以說,服務價值才能讓用戶對微博產生持續的粘性。對電商如此,對其他商家如此,對政府和公共服務機構同樣如此。
本文編輯/印聯小黑
本站聲明:本網站除標注來源【印聯傳媒】之外,其余文字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進行刪除!編輯部聯系電話:0755-8268 2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