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聯傳媒網訊】近幾年,人們看到,越來越多的民營公司借助互聯網以傳播知識為切口,將圖書出版網絡化搞得風生水起。2015年,“大V店”采取“電商+社群”的方式,以兒童繪本為主,累計上架圖書2100多種,圖書銷售額超過億元。還有知名互聯網知識社群“羅輯思維”通過微信等渠道,獨家在售圖書60余種,年銷售碼洋也超過了億元。然而,在教輔出版領域,市場上由傳統出版社自主策劃、自主運營的強勢品牌圖書卻不是很多。
究其原因,有些傳統出版單位缺乏互聯網發展思維,還停留在依托傳統紙質圖書出版尋求發展的狹窄思路上,從而導致出版的內容往往與市場的需求脫鉤。在當下,圖書必須擁抱互聯網,必須與讀者形成互動,才能較好地推動圖書的出版發行。縱觀我國教輔書市場,規模約為400億元,為整個出版行業帶來了60%的利潤,如此大的一塊“蛋糕”,出版社怎能等閑視之?
為此,在數字化時代,傳統出版單位要立足“互聯網+教育”領域,做好3個方面的工作:
1、著力做好個性化服務。出版社應該加大開發力度,想方設法為學校的學生帶來全新的學習體驗,幫助學校的老師減輕工作負擔、提高教學效率。
2、聚合資本力量促發展。企業發展離不開資金支持,有了資金就能引進互聯網技術,培養互聯網人才,完成對圖書內容出版形態的升級改造。
3、努力開發“互聯網+教育”的出版模式。讓出版、教育和互聯網緊密相連,讓出版單位、學校、學生在互聯網狀態下形成“三位一體”互動互補關系,真正為學校開啟一個智能教學的新時代。
互聯網時代,中國人口眾多,教育是個大課題,傳統出版單位應該以積極的心態介入互聯網,依靠教育為自身的發展插上騰飛的翅膀。
印聯責編:洋洋
本站聲明:本網站除標注來源【印聯傳媒】之外,其余文字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進行刪除!編輯部聯系電話:0755-8268 2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