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聯傳媒資訊】
首先我們來明白一下,標題中提到的供給側改革是個什么概念。所謂“供給側改革”,就是從供給、生產端入手,通過解放生產力,提升競爭力促進經濟發展。具體而言,就是要求清理僵尸企業,淘汰落后產能,將發展方向鎖定新興領域、創新領域,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說的通俗點:想必大家都聽過“需求側”,就是那個有消費、投資、出口三駕馬車的“需求側”,“供給側”則與“需求側”相對應,與此同時,“供給側”是勞動力、土地、資本和創新四大要素。
最近帶學生參觀了兩個國家機關所屬的印刷企業。其中一家印刷企業規模縮小不少,已從一個大中型印刷企業變為一個中小型印刷企業;另一個印刷企業本來就是一個中小型印刷企業。盡管兩個印刷企業規模/產能不大,但仍有近一半的設備沒有運行。經與一家印刷企業的領導交流,得知按照政府改革的精神,該印刷企業已定位為專門為某政府機關服務的單位,不再為社會提供有償服務。在為政府機關服務方面,則完全脫離了市場經濟模式(我看似是回歸了計劃經濟模式),即員工領取固定的計時工資,按政府的規定每天只工作8小時(不加班,做不完的工作,第二天接著做)。
從這里我感到存在兩個問題,一個是機關的急活需要加班怎么辦?另一個是富余的產能怎么辦?
解決第一個問題,我認為:
1、各機關的印件盡量到社會印刷企業印刷(借用軍民融合的說法,暫稱其為政民融合吧),其專用印刷單位的產能應盡量縮小
2、幾個機關聯合使用一個印刷單位,忙閑互相調劑
3、遇有超量的密件,可仍到社會印刷企業印刷,但須組織監印。
解決第二個問題,我認為:
還應當適量的承攬一些社會印件,以充分發揮富余產能的作用,利于國家/社會/企業/員工。
本站聲明:本網站除標注來源【印聯傳媒】之外,其余文字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進行刪除!編輯部聯系電話:0755-8268 2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