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聯傳媒資訊】雙11”網購狂歡節臨近,快遞公司也提前進入備戰狀態。根據中國快遞協會、菜鳥網絡的預測,今年“雙11”期間,整個快遞行業處理的快件量將超過10億件,比去年同期增長35%。由此產生的快遞垃圾污染再次引發關注。

此前,由于對于快遞運輸中存在的包裝問題并沒有具體規定,真空監管的狀態導致快遞包裝成為一個灰色地帶。為彌補我國在快遞行業環保監督的空白,近日國家郵政局專門出臺了《推進快遞業綠色包裝工作實施方案》,多家快遞企業也紛紛響應推廣綠色快遞綠色物流,一些大型電商企業和快遞公司正在嘗試將可降解包裝材料推廣商用。而其中最大的現實挑戰就是成本問題,業內倡導多方合力分攤成本上升帶來的問題。
華南理工大學材料學院何慧教授接受南方日報采訪時表示,快遞業的綠色環保行動是社會發展驅動的結果,科學技術將推動綠色快遞的發展。“目前我國大多快遞包裝都是一次性使用,可降解的材料是綠色環保的發展方向。”
●南方日報記者 彭琳 實習生 柯超
現狀
快遞年使用膠帶可繞地球425圈
距離“雙11”不足一個星期,廣州天河北的一家網店店主已忙碌起來:只見貨物被裝進店鋪定制的專屬包裝袋,再放進一個紙盒,最后才放進快遞公司提供的塑料袋,如果是易碎品還需為其準備泡沫紙、泡沫塑料等包裝物,如此下來每件貨物都會穿上至少三四層的防護衣。為了避免暴力快遞對貨物帶來損害,貨物在交給快遞公司前被層層包裹的情形十分常見。但當包裹送到消費者手上時,這些包裝物就成了累贅,往往隨手一扔就了事。
龐大的快遞量,意味著將產生包括紙箱、膠帶紙和用作防震填充物的報紙、海綿、泡沫塑料等一大波“快遞垃圾”。國家郵政局副局長王梅曾表示,隨著網購和快遞的發展,資源消耗和環境影響日漸突出,主要體現在二次包裝和過度包裝導致浪費,不環保和劣質的包裝材料危害健康和環境,包裝回收再利用缺乏標準規范等多個方面。
去年“雙11”,全國快遞業日均產生的廢棄包裝達8860萬件。而不久前,國家郵政局發布的《中國快遞領域綠色包裝發展現狀及趨勢報告》顯示,2015年中國快遞業包裝物至少消耗了30多億條編織袋、99.22億個包裝箱、169.85億米膠帶,僅膠帶量就足以繞地球赤道425圈。國家郵政局預測,2016年我國將產生300億個快遞包裹,到2018年將達500億個包裹。快遞行業每年使用大量不可自然降解塑料袋、膠帶,排放的二氧化碳每年達2000萬到3000萬噸。
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資深人士向記者表示:“過量的包裝消耗,帶來了嚴重的資源浪費,也給快遞企業帶來巨大的包裝成本。對于我國快遞行業來說,急需通過采用綠色包裝,來推動整個行業的健康和可持續發展。”
在資源消耗和環境污染日益加重的問題下,國家對于快遞運輸中存在的包裝問題并沒有具體規定,此前長期的真空監管導致快遞包裝成為一個灰色地帶。
為彌補我國在快遞行業環保監督的空白,作為快遞業的主管部門,國家郵政局今年專門出臺了《推進快遞業綠色包裝工作實施方案》,提出要實現快遞業“低污染、低消耗、低排放,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的綠色發展。這是我國首個出臺的快遞綠色包裝方案,方案非常明確要求快遞行業走綠色物流路線,提高快件包裝領域資源利用效率,降低包裝耗用量,減少環境污染,要在綠色化、減量化、可循環取得明顯效果,“十三五”期間,力爭在重點企業、重點地區的快遞業包裝綠色發展上取得突破。到2020年,基本淘汰有毒有害物質超標的包裝物料,基本建成社會化的快件包裝物回收體系。
上述不愿具名的業內資深人士表示,雖然方案不具備強制性,但我國已啟動快遞包裝標準研究,有望在明年出臺具體的相關標準。
焦點
可降解包裝材料是綠色快遞突破點
華南理工大學材料學院何慧教授接受南方日報采訪時坦言,快遞業的綠色環保行動是社會發展驅動的結果,科學技術將推動綠色快遞的發展。“目前我國大多快遞包裝都是一次性使用,如果能夠回收、實現循環利用,對快遞綠色發展將起到重要推動作用。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技術的支持,未來會出現可降解的材料,這也是綠色環保的發展方向。”
記者從業內了解到,如果把快遞垃圾嚴格地分類回收利用,那么1噸廢紙回爐化漿就能產生0.8噸的再生紙,節約17棵樹。就現在快遞包裝物的回收情況而言,雖然消費者好評占了多數,但通過回收實現循環利用真正實施起來效果并不明顯。主要原因是包裝箱、包裝袋在拆封后很難完好,而回收的紙箱如果無法二次利用,經濟上的收益遠不如投入的人力成本,以致難以延續。因此,業內普遍認為如果要更好地實現綠色快遞,可降解包裝材料將成為環保的突破點。
其實,早在去年“雙11”期間,國家郵政局新聞宣傳中心就曾聯合16家快遞公司,向社會各界發出關于快遞包裝的綠色倡議和宣言。拒絕過度包裝、推廣快遞綠色包裝,實現循環低碳環保的宣言讓不少電商平臺和快遞公司重新正視快遞包裝的環保問題,并逐步通過實際行動響應宣言。
今年6月13日,菜鳥網絡攜全球32家物流合作企業宣布啟動綠動計劃,計劃到2020年替換掉50%的包裝材料,填充物改為100%可降解綠色包材。綠動計劃啟動之后,菜鳥網絡開始布局“綠色物流”,具體包括環保快遞箱、環保快遞袋以及環保快遞車等,不僅試行了塑料周轉箱和免膠帶的拉鏈式紙箱,還在全國10個重點城市推行了天貓超市紙箱回收計劃。
菜鳥網絡“綠動計劃”項目負責人徐俊華接受南方日報采訪時表示,周轉箱由于涉及消費者體驗和成本增加,目前仍在進行流程和方式的探索,而天貓超市紙箱回收目前試運營良好,回收鏈成本低于預期。同時,徐俊華表示將在菜鳥校園驛站嘗試快遞箱回收利用,“學生們收貨后現場拆開,將紙箱留在回收區域,后續寄件的同學可以直接使用回收區留存的紙箱,再次利用。直接讓紙箱就地循環。”
此前,廣東省郵政管理局局長江明發在“快遞最后一公里峰會”主題演講中就指出,郵政快遞業服務三個點,終點在民生,痛點在末端,契入點就在綠色。在他看來,綠色不僅體現在快遞行業的綠色包裝上,也體現在快遞行業的綠色投遞和綠色通行上。目前廣東已在積極布局:一是積極鼓勵企業使用新能源汽車,提高企業使用新能源電動車的積極性;二是主動引導企業加強核心區域網點布設密度,2016年圓通速遞在廣州、深圳、東莞、佛山等地設立了200多個驛站,作為快件社區投遞的中轉點和自提點;三是大力推廣智能快件箱的應用,安排740萬元省郵政業發展專項資金鼓勵快遞企業在市區投放智能快件箱;四是積極推動快遞服務進校園,目前快遞進校園工作完成率達到86%。
挑戰
成本高企有待多方合力分攤
目前,一些電商企業和快遞公司也在嘗試將可降解包裝材料推廣商用。如京東物流全降解包裝袋已經通過測試,今年6月已經正式在北京、上海、廣州生鮮倉投入使用,成為首家推廣全降解包裝的電商企業。而菜鳥綠動計劃近兩月已經先后與政府部門、行業專家以及快遞包材生產企業共同研究環保新材料,探討環保新標準。在近日國家郵政局綠色包裝峰會上,菜鳥網絡與7家企業簽訂合作意向書,包含4家生物降解快遞袋生產企業和3家免用膠帶紙箱的生產企業。
不過,在推動快遞綠色包裝的過程中也面臨著不少挑戰。業內人士指出,首先就是標準的問題,可降解環保快遞袋沒有國家統一標準。推動100%生物降解快遞袋的標準制定,并保證使用的快遞袋滿足快遞袋的行業標準成為當務之急。其次,因為新材料的承運能力相對于傳統塑料袋略差,還需大量的測試研發才能確保可降解塑料袋能夠大規模投入市場。
而最重要的一個現實挑戰就是成本問題,使用100%生物降解的袋子價格高昂,是普通快遞袋幾倍,誰該為綠色快遞買單呢?單靠商家、快遞公司、電商平臺消化成本似乎是不現實的事情,推動綠色快遞需要多方合力多方分攤成本才有可能促進其良性發展。徐俊華表示,“快遞包裝的污染問題是隨著經濟發展產生的一項社會問題。我們倡導政府、商家、消費者、快遞公司、綠色包裝生產商共同出力,共同解決成本上升的問題。”
前述不愿具名的業內資深人士則表示,發展綠色包裝,優化包裝設計只是發展綠色快遞中細微的一部分,也是綠色化趨勢減量化的具體表現。多方齊下,綠色快遞才能得到長遠的發展。“綠色快遞不是割裂的存在,而是一項復雜的系統的社會工程,政府、商家、消費者都是這個系統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有當這三個主體都參與其中,快遞才能逐漸‘綠色’起來。”
印聯責編:Sputnik
本站聲明:本網站除標注來源【印聯傳媒】之外,其余文字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進行刪除!編輯部聯系電話:0755-8268 2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