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聯傳媒資訊】3月15日,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通報了2016年“3·15”質檢活動監督抽查情況。2016年,是“3·15”質檢活動開展的第10年,總局以“雙隨機、一提高”為主題,進一步提升了新聞出版廣電行政部門的質量監督管理能力,提高了出版、印刷單位的質量意識,增強了全行業從業人員的責任感、使命感,促進出版單位不斷強化質量管理,出版產品質量水平不斷提高。

根據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關于開展2016年“3·15”質檢活動的通知》要求,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出版產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圍繞“雙隨機、一提高”的活動主題,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及相關抽樣、檢測標準,以隨機抽取被檢查省份、單位、產品,隨機選派檢查人員的“雙隨機”方式,對10個省(市)及部分中央在京的共100家圖書出版單位進行了圖書印制質量抽查;對20家獲得綠色印刷認證的印刷企業進行了圖書環保質量抽查;對10家光盤復制企業進行了光盤復制質量抽查。
結果顯示,圖書印制單冊質量合格率為97.96%,批質量合格率為98.20%;圖書環保質量符合率為100%;光盤復制質量合格率為69.52%。
質檢活動 特色鮮明
各地迅速行動,分別成立“3·15”活動組織領導機構并制定實施方案;大部分地區成立以分管副局長為組長的“3·15”活動領導小組,專門召開“3·15”活動動員部署會議。
☆創新方法
認證抽查
總局首次明確采用“雙隨機”抽查方式,先隨機抽出被查省份、被查出版單位和綠印企業及實施抽查的人員,再到出版單位庫房現場隨機選取樣品。各地也紛紛按照“雙隨機”要求開展本地抽查工作。
☆聚焦問題
提升質量
質檢活動開展10年來首次提出“一提高”目標,聚焦圖書開膠散頁問題,這是針對印刷業多年存在的嚴重質量問題之一。通過專項培訓、重點跟蹤、專題分析會等,出版物開膠散頁問題僅占印后質量缺陷的20%,比上年減少了約48個百分點。
☆活動扎實
效果明顯
多數省份主動對本地區出版單位實現全覆蓋抽查,這是“3·15”活動開展10年來抽查數量最多、工作力度最大、活動效果最好的一年。
印制質量基本保持穩定 批質量合格率98.20%,9個品種批質量不合格
依據監督抽查要求,隨機抽取了10個省(市)及部分中央在京的共100家圖書出版單位。其中,北京10家、天津10家、黑龍江10家、安徽8家、福建8家、山東10家、湖南10家、廣東12家、陜西10家、青海2家、中央在京10家。從上述出版單位庫存的500種528630冊圖書中,共抽取檢測樣品11040冊,涉及印刷企業近270家。
印制質量技術檢測項目包括成品外觀、圖文印刷和印后加工三大類,涉及數十項技術指標。在對單冊樣品質量判定的基礎上,對每種圖書的批質量進行綜合判定。經檢測,抽樣圖書中,共有45個品種225冊不合格,涉及9個省(市)的32家出版單位和37家印刷企業,單冊質量合格率為97.96%。其中,有9個品種批質量不合格,涉及6個省(市)的8家出版單位和9家印刷企業,批質量合格率為98.20%。
樣品中存在印刷環節質量缺陷的有95冊,占42.2%,主要表現為白頁、大面積(大量)印刷臟跡、文字重影、壞字、糊字、缺筆斷畫、內文圖片無層次影響辨識等;存在印后加工環節質量缺陷的有127冊,占56.4%,主要表現為錯頁、倒裝頁、封面覆膜大面積起膜、跨版圖接版誤差嚴重超標、開膠致封面脫落、前后側膠全開、背膠斷裂、部分掉頁(帖)、側眉文字裁掉、嚴重縮頁(帖)導致頁碼或書眉字缺失等;存在紙張缺陷的有3冊,占1.3%,主要表現為紙張殘破導致的內容缺失。
從抽查檢測的整體情況來看,圖書印制質量基本保持穩定,特別是在開展針對開膠散頁問題的“一提高”活動過程中,各地管理部門、出版單位、印刷企業高度重視,組織專家進行培訓、講解,著力改進相關工藝。在此次抽查結果中,出版物開膠散頁問題僅占印后質量缺陷的20%,比上年減少了約48個百分點。印制質量缺陷產生的原因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圖書印前設計環節選用的內文圖片質量較差,尤其在單色印刷的圖書中,印刷后的圖片沒有層次,影響辨識。二是企業質量控制和成品檢測不到位,以致出現白頁、錯頁、倒裝頁、大面積臟跡、文字重影以及書眉、頁碼被裁等明顯質量問題。
意識顯著提高,質量整體提升 環保質量符合率100%
根據監督抽查要求,隨機從北京、天津、黑龍江、福建、安徽、山東、湖南、廣東、陜西、青海10個省(市)分別抽取了2家獲得綠色印刷認證的印刷企業,共計20家。每家企業抽取2種樣品,共計40種。其中,印有綠色印刷產品標志的圖書樣品占抽樣總數的55%。
圖書環保質量技術檢測依據《環境標志產品技術要求印刷 第一部分:平版印刷》(HJ 2503-2011)的規定,對受檢樣品中16種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s)和8種可遷移元素(以下簡稱目標物質)的含量進行了檢測,并判定其是否符合標準要求。經檢測,僅有異丙醇、丙酮、正丁醇、甲苯、乙苯、鋇等6個目標物質被檢出,且含量均符合相關環保質量標準要求,環保質量符合率100%。
從抽查檢測情況來看,通過近幾年綠色印刷的實施推廣,在各地管理部門積極引導、行業協會著力推動下,各出版單位和印刷企業環保意識顯著提高,能夠優先選用綠色環保原輔材料,積極改進生產工藝,圖書環保質量得到整體提高。
部分復制企業質量監控不嚴 合格率69.52%,32張DVD類光盤不合格
根據監督抽查要求,從北京市部分音像市場抽取了在售的光盤類音像電子出版物,共計21個品種147張CD或DVD類光盤,涉及10家光盤復制企業,其中北京4家、天津1家、上海2家、廣東3家。
光盤復制技術檢測項目包括機械參數、光電檢測參數、光盤標識面和光盤信息面4個部分,并依據《光盤復制質量檢測評定規范》(CY/T 106-2014)進行質量判定。經檢測,21個檢測品種(每個品種實測5張)中,有7個品種32張不合格,涉及2個省(市),4家復制企業,光盤產品復制質量合格率為69.52%。其中,32張不合格產品全部為DVD類光盤。
從抽查檢測的情況來看,光盤復制質量缺陷主要集中在中心孔直徑、奇偶校驗外碼、奇偶校驗內碼、數據對時鐘抖晃、徑向翹曲等機械或光電參數超標。產生的原因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光盤包裝的保護作用不夠。有些盤片的外包裝盒材料易碎,還有些光盤的包裝盒是直插式的,取放盤片很容易造成劃傷或產生翹曲,導致部分檢測參數超標。二是部分復制企業質量監控不嚴。一些盤片外觀質量較好,但機械或光電參數有超標現象,說明生產過程和成品質量檢測頻次不足,未能及時發現生產過程中相關參數的變化。
針對去年“3·15”質檢活動監督抽查的結果,各地新聞出版廣電行政部門要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圖書質量管理規定》及有關產品質量監督抽查的規定,嚴肅處理抽查中發現的問題,落實質量管理職責。一方面,對批質量不合格的,要給予出版單位和印刷企業行政處罰,并限期完成清理和整改,在復檢合格前,批質量不合格產品不得進入流通領域;另一方面,對單冊圖書不合格和光盤復制質量不合格的,要督促相關企業增強質量意識,完善和落實內部質量控制制度,針對檢測反映出的問題,進一步改進生產工藝、嚴格執行標準、加強成品質量檢驗。
本站聲明:本網站除標注來源【印聯傳媒】之外,其余文字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進行刪除!編輯部聯系電話:0755-8268 2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