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聯傳媒資訊】在韓國冬奧會的宣傳片中,古箏、水墨畫、活字印刷,都是用的誰的文化?莫不是大韓民國自己的文化?
韓國人振振有詞:就是我們的!活字印刷是我們祖先發明的。駁斥的理由是,他們專門做了實驗,發現畢昇的活字印刷是虛構的,因為泥巴做不了字模,不結實,容易碎。但是這樣淺薄的觀點,中國網友一語就戳穿了:中國古代窮人都是用泥土蓋房子,難道蓋上就塌?

至于古箏、水墨畫,韓國學者避重就輕,他們沒有回應這些問題,而是給出驚人理論:你們的皇帝,都是韓國人!朱元璋生在韓國,你們的文化,就是韓國文化的西遷!太極拳,也是韓國人發明的!
眾所周知,北宋畢昇發明了泥活字印刷術,這一發明被記載在北宋偉大的科學家沈括的《夢溪筆談》中,這一點,就是韓國學者也不能不承認。雖然在古代就有朝鮮學者酸溜溜的宣稱泥活字“易以殘缺,而不能耐久”,但實際上出土文物和歷史記載都證明了古代朝鮮學者實際上對泥活字并不了解。
現存最早的泥活字印刷品,是1965年浙江溫州白象塔中發現的北宋崇寧二年(1103)刊于浙江的《無量壽佛經》殘頁。這是畢昇發明泥活字印刷術后僅僅半世紀的產品。
宋代著名學者周必大(1126~1204)于南宋紹熙四年(1193)在湖南長沙用畢異的方法以泥活字自行出版其著作《玉堂雜記》,這一記載明白的記錄在周必大自己的文集里。這一點也是清晰無誤的。
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和俄國學者連續在西北出土文物中發現了西夏利用泥活字和木活字印刷的佛教經書如《吉祥遍至口和本續》和《佛說維摩詰所說經》等。這批經鑒定印刷于公元12-13世紀的活字印刷品,也是活字印刷技術發明后留在中華大地上的證據。
而泥活字更是從北宋一直用到清代,18世紀康熙末年還以瓷土燒制成白陶活字刊行如家經典。因此古代朝鮮學者所謂泥活字“易以殘缺,而不能耐久”的說話是站不住腳的。
本站聲明:本網站除標注來源【印聯傳媒】之外,其余文字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進行刪除!編輯部聯系電話:0755-8268 2722。